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平讲戏
项目序号:1286
项目编号:Ⅳ-160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福建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安市
保护单位: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

平讲戏是流布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福州市所辖的闽东语系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戏剧表现形式,系闽剧前身之一。

位于闽浙交界的福建省福安市曾流行“地下棚”杂戏,宋元时期南戏传入,与“地下棚”杂戏融合形成了本土戏曲。明代《福安县志》《寿宁待志》均有该地区戏曲繁盛的记载。清代后,“江湖班”流入,福安艺人吸收其精华,逐步完善了平讲戏。清光绪年间,福安林聚利集闽东八县著名平讲戏艺人组建专业名班“新长兴”。清末,福安有“新玉春班”“留洋班”等30多个班社。1960年成立福安县平讲剧团。2012年划转为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

平讲戏剧目有十三三、十八双、卅六赠、七十二杂,如《三代荣》《三仙炉》《双子会》《双封侯》《赠金钗》《赠三宝》等,多取材于平民日常生活,擅演现代戏,生活气息浓厚,易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平讲戏以闽东方言演唱,也能用畲语表演,唱腔与韵白宛如口语、朗朗上口,与当地观众无语言隔阂;多运用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诙谐生动。唱腔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多吸收当地民歌俚曲、畲腔、道腔释乐,由南戏遗音和民间小调、乱弹、逗腔等组成,带有海盐腔声调和南戏柔曼温婉乡音,又吸收了弋阳腔“一人唱,众人和”特点,分为平讲、江湖、小调、杂腔,唱词韵律以《安腔八音》为标准。乐队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加以毛胡、双清、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富有地方色彩。表演粗犷简朴、风趣幽默,戏装、道具、化妆较为简洁。

平讲戏是较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兼具艺术表现力和亲和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及和谐社群、教化民众、丰富生活的社会文化价值。在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地方戏曲与民俗活动、剧种间的文化交流与闽剧的渊源关系等方面,也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