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42 |
项目编号:Ⅶ-66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广东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东莞市 |
保护单位:东莞市清溪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清溪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 |
麒麟制作是扎制麒麟舞道具麒麟头与麒麟被的一种传统彩扎表现形式,流布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的大利村、铁松村、松岗村等地。麒麟舞在明代由客家人带至清溪镇。清溪镇客家文化氛围浓郁,麒麟制作及麒麟舞是体现客家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麒麟舞表演需以纸扎麒麟作为道具,制作历史已有百余年。
清溪麒麟制作保持着客家麒麟的工艺特色,融手工、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构图讲究对称、均衡等形式美,坚韧耐用,画工精美,色彩鲜艳,形态生动。制作可分为麒麟头、麒麟被两部分。清宣统《东莞县志》载:“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采,缝锦被为麟身。”清溪麒麟头造型遵循麒麟的传统形象特征,以龙头、狼额、独角、短刺、鳞片、须毛为基本元素。依据麒麟头局部形状和材质的区别,可分为圆角麒麟、尖角麒麟、直角麒麟、硬耳麒麟(两耳固定)和软耳麒麟(两耳会摆动)。其传统规格约高75厘米、宽53厘米、纵深65厘米。麒麟制作重在麒麟头的彩扎,以生竹片、黄藤、优质纱纸等为材料,经破竹、竹篾扎架、裱糊纱纸、绘画图案、上光油和安装饰物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麒麟头的绘画多以代表五行的红、黄、绿、白、黑等颜色为主,加以彩绘,以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丰富的花纹图案体现祥瑞、寓意美好,并饰以各式花球。麒麟被则用土布以传统方法制作,长450厘米,宽150厘米,主要由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的布相连组成。麒麟尾约长20厘米,用兔毛制作而成。
清溪麒麟制作由家族父子相承方式传承延续,以东莞清溪镇黄娇和黄照秀这两支传承谱系为代表,传承至今已有五代。
清溪麒麟制作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和民风民情的重要参考,为麒麟舞的传承弘扬创造了条件,具有民俗、历史、艺术等多方面价值。此外,清溪麒麟与麒麟舞深受海内外民众喜爱,有利于地方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678 |
姓名 黄素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麒麟制作)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铜梁龙灯彩扎)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铜梁区 |
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佛山狮头)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 |
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凤凰纸扎)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凤凰县 |
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邳州纸塑狮子头)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 |
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秸秆扎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永清县 |
编号 Ⅶ-66 |
项目名称 彩扎(彩布拧台)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