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45 |
项目编号:Ⅶ-6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河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清丰县 |
保护单位:清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清丰聂氏麦秆剪贴是中国传统麦秆剪贴的地方表现形式,流布于河南省清丰县等地。清丰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为我国优质小麦重要生产地,为麦秆画提供了充裕的物质资源。
有文献记载,明朝宣德年间,清丰县阳邵乡聂家开始从事麦秆画制作。清中期,10余家麦秆画家族竞相争辉,其中聂氏麦秆画为典型代表之一。清末,聂氏家族传人已能熟练利用麦秆,经过熏蒸、劈、缠、剪、刻等工序设计制作人物、吉祥动物、花鸟山水等图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聂氏麦秆画。聂氏家谱记载,清嘉庆年间聂万卷研制的多层次粘贴技法丰富提高了当地麦秆画制作技艺。聂氏祖传的熨烫、漂煮等技艺形成了聂氏特有套路,促进了当地麦秆画的发展。
聂氏麦秆画题材分类有神仙佛像、吉祥花鸟、故事戏曲、历史典故、山川风光、古代人物、动物家禽等。传统代表作品有《五虎闹春》《四美图》等。技法及工艺流程主要有两套:其一,平贴技法,包含选料、剪段、熏蒸、贴画等17种工序。其二,多层次粘贴技法,精选麦秆分色泽色段,之后麦秆成捆浸泡在中草药液中,将泡后的麦秆剖开、熨平、晾干。根据创作需要,将麦秆进行削、剪、刮等技术处理,对浮凸部分进行对接,进行造型、定型处理等工序。用深浅麦秆相互衬起,由里向外多层粘贴。聂氏麦秆画以黑为底色,古朴厚重,其特点是平贴技法、多层次粘贴技法与立体式粘贴技法相互融合发展。聂氏麦秆画多在聂姓家族内流传,起先仅为世代口头相传,后有家谱记载传承谱系,有据可考的谱系有六代。
聂氏麦秆剪贴是在中原地区规模和影响较大、传承保护状况较好的传统麦秆剪贴表现形式之一,其平贴技法、多层次粘贴技法和图案,影响和促进了豫北地区麦秆画的发展,具有艺术、审美、民俗和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