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45 |
项目编号:Ⅶ-6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湖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仙桃市 |
保护单位:仙桃市群众艺术馆、仙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仙桃市镇办文化服务管理中心) |
仙桃麦秆剪贴又称“麦雕”,是以麦秆为主要原料,以刻刀、烙铁、蜡盘、剪刀为工具,经加工处理,巧妙制成的一种麦秆剪贴艺术,流布于湖北省仙桃市及江汉平原地区。据记载,麦秆画于清道光年间传入,早期邓修成、邓之红、邓之烈兄弟在沔阳府(今湖北省仙桃市)用麦雕制作喜联和寿幛。
仙桃麦秆剪贴的制作流程包括构图、制作麦秆贴片、过稿、雕刻、烙、粘贴、装裱等,具备镂空、反衬、叠彩、镶丝、透雕、翻版、撒点、剔刻、堆砌、热烫冷烫等工艺,同时吸收雕花剪纸、烙画、贴画、国画、版画、浮雕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作品具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透视、自然的光感,富有装饰美,题材包括花鸟虫鱼、龙凤、山水人物、风景建筑、书法等,其中的花鸟虫鱼、龙凤呈祥等寓意吉祥,反映了荆楚文化特点,充分表现了荆楚文化和江汉水乡特色。其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吸收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包容性;善于用堆砌等手法,增加了画面立体感。
仙桃麦秆剪贴兼有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以邓氏家族传承谱系为代表。以师带徒所传授的徒弟遍及多个地区。
仙桃麦秆剪贴充分体现了荆楚文化底蕴和江汉水乡特色,同时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等表现手法,品位高雅,作品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较有视觉冲击力,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麦秆环保易得可再生,反映和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关生产性保护带动民众就业,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