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18 |
项目编号:Ⅶ-114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美姑县 |
保护单位:美姑县文化馆 |
毕摩绘画,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的彝族民间,以四川省大小凉山彝族居住区较为集中,而大小凉山又以美姑、昭觉、布拖三县流传较多,其中美姑县为公认的核心传承区,被誉为“毕摩文化之乡”。美姑县毕摩绘画主要流布于巴普镇、拉木阿觉、依果觉、合姑洛等乡镇的200多个村寨。
毕摩绘画是由彝族祭司毕摩画在纸张或兽皮、树皮、竹简、石头、木板等载体上的经书插画图解,通过绘画与文字相互配合的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反映生活,表达志向和愿望,是彝族远古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毕摩绘画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动植物、日月星辰、风雨云雾雷电、异域世界的神灵鬼怪、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战争场景、天文地理、图腾符号等。其遵循以点、线结合的骨画法原则,注重由表及里的结构造型方法,形成了所谓的结构画法。人物画以人体的骨架结构为主,却又特别重视性别特征。飞禽走兽等动物画则抓典型特征来区分表现,强调画面中“线条”的运用,艺术的变形、怪诞、空虚、失真,拙中含雅,体现出拙雅质朴、浑然天成的韵味。毕摩绘画是一门特有的艺术门类,至今保留了古、奇、拙、浓的原始绘画的形态。
据《彝族源流》载,早在艾哺时代,“艾哺好女根,传到娄师颖……手里写知识,连写在锦上,锦上花琅琅,书卷好比日生辉,图画好比月生光。”《苏颇•梅亥苦苏》载:“唐支(远古彝族首领)用彝经,兴了祭祀礼。额氐驾崩时,候荣来念经。”作为彝族古老文明延续的载体,毕摩绘画主要有杨古书布学派和阿苏拉则学派两个流派,通过师徒相承方式在家庭内部或家族间传承。
毕摩绘画体现了彝族先民的审美世界和艺术品格,为现代绘画艺术提供了历史借鉴,对研究彝族历史、宗教、艺术、天文历法、自然地理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传承、发展彝族文化和艺术,促进地区和民族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714 |
姓名 吉克伍沙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彝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114 |
项目名称 毕摩绘画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美姑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