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87 |
项目编号:Ⅷ-3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河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西平县 |
保护单位:河南棠溪宝剑集团有限公司 |
棠溪宝剑锻制工艺是河南省舞阳县北高村高氏家族所传承的、手工锻打而制成各种规格宝剑的传统铸造工艺。因位于战国时期重要的冶铁铸剑基地棠溪而得名。棠溪宝剑锻制工艺的核心流布区在河南省西平县,辐射到舞钢市的全部和遂平县的西北部、泌阳县的东北部、舞阳县的东南部、郾城县的西南部。
棠溪宝剑锻制工艺技艺繁复,包括冶炼、锻打(热锻、冷锻)、热处理(熟火、正火、回火、退火)、抛光(粗抛、细抛)、研磨(粗磨、细磨、精磨)、錾图、制作剑鞘(烘烤木材、选料、制鞘、黏合、反复打磨)、雕刻、喷漆(底漆、打磨、保护漆)、组装等300多道复杂严格的传统手工工序。该工艺传承了古代手工锻打、金属改性的传统技术工艺。金属改性传统技术是其核心,通过将特殊的配方加到用于淬火的龙泉水中,来改变剑身的金属属性,制出的宝剑具有强、韧、硬、弹等特点,可斩钉截铁,可弯曲90度到120度,剑身可抗击各种打击不变形,光鉴寒霜,灵气逼人。
棠溪宝剑锻制工艺相传源于战国时期,棠溪冶铁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国冶铁遗址之一,有2700多年的传承历史。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河南省舞阳县人高锡坤,在西平县创办了该县第一个铁工厂,将该项工艺发扬光大。其子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传统的铸剑工艺,并创办了河南省西平县棠溪宝剑厂,专门从事棠溪宝剑锻制工艺的挖掘、研制、生产、开发,从此这一技艺以师徒相传,至今已经是第九代。
棠溪宝剑锻制工艺运用特殊淬火技术进行冶铁铸造,对研究挖掘我国古代的军工史、科技史提供了坚实的史证。其延伸出来的剑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彰显了公平、正义、权威、诚信、降恶扬善、驱灾避邪的正能量精神和民族人文素养。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37 |
项目名称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龙泉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