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907
项目编号:Ⅷ-124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保护单位:拉孜县文化和旅游局(拉孜县文物局)

扎念琴制作技艺是藏族传统六弦弹拨乐器扎念琴的手工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在广大藏族居住区也有流传。西藏自治区拉孜县素有“堆谐之乡”的美誉,扎念琴在民间普及率较高,扎念琴制作技艺流传较广。

扎念琴是藏族传统歌舞“堆谐”中不可或缺的弹拨乐器,琴身为木制,由形似横剖的葫芦状共鸣箱、细长的琴杆、弯曲成半圆形的琴头和琴弦、琴马、弦轴、拨片及挎带等组成。琴头由白桦木制作,具有较高的声音弹性、指板光滑和换指清晰等特点;共鸣箱正面蒙皮以山羊皮(绵羊皮)制作,具有提高音质、音量、音色等功效;琴弦由羊肠、牛筋、丝线或金属弦制作,具有触觉灵敏,收声精敏等优点。扎念琴制作共有5道基本程序。首先,将整木掏空制成共鸣箱。其次,制作中空、兼具小共鸣箱的琴杆,并配好称为“卡杺”的面板。第三,制作“达果”或“主果”,即“马头”或“龙头”形状的扎念琴头,并嫁接在琴杆顶端。第四,制作附在琴头,呈半圆形、向后弯曲、中间开有弦槽的扎念弦轴。最后,选用包括羊肠、牛筋、丝线等多种质料的弦。扎念琴制作技艺的特别之处在于,为了琴身的美观,初制后还要通过雕刻马头、龙头、火焰、平滑琴头等形状作为装饰,具有较高辨识度。

扎念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特色鲜明,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前后的吐蕃时期,是藏族代表性传统乐器之一,在西藏特别是后藏歌舞伴奏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7世纪,藏巴•第司在后藏建立卡尔巴宫廷歌舞乐队时,将其命名为“扎念琴”。其制作技艺一直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

作为西藏民间代表性乐器传统制作技艺之一,扎念琴制作技艺流程复杂,工艺精湛,是藏族民族手工技艺和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智慧和创造力,体现着当地民众的情感愿望和审美追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社会文化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索朗琼拉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藏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24
项目名称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