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921 |
项目编号:Ⅷ-138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福建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
保护单位:泉州市泉港区文化馆 |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指从设计、工艺、建造到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中,采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成多个独立且密封性良好的舱区,以确保船舶水密性能的特殊造船技艺。福船制造技艺流布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福州市、长乐市和莆田市的湄洲湾、厦门市以及浙江省温州市等沿海一带。
福船作为我国古代船型代表,以其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著称,以源于元明时代官船“黑舶五青案”船型为代表作。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工序繁复,主要分为船型设计,造船师傅现场放样,先制作模型,再据此放大建造真船;选料,选择樟木与杉木,船舵与木碇选用材质坚硬的柚木,制作桅一般选择树龄在几十年的天然福杉;建造,讲求有船壳法和结构法;外观涂装,下水前要先用米汤调和蛎灰粉涂刷外壳,水线以下一般以蛎灰粉涂成白色,龙骨每长一丈配龙目四寸,船尾两舷画有木龙,艉楼下的鹰板绘有木鹢,鹰板下方则是标有船号的船名板。此外,制造过程中还有一系列仪式,比如有“起工”“树龙骨” “钉头巾”“落令”等。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特征显著,安装隔舱板一般均采用不同定格的水密舱装置,普遍采用传统的分格式水密舱结构;隔板下方靠近龙骨处,左右各有“肚脐”两个,既可排水,又可堵舱防漏;根据船各位置的功能,首尾依次设置“十二生肖”暗示标记,使船工水手在操作中迅速进入明确岗位,船长也以“十二生肖”的喻称下达指挥口令。
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位于湄洲湾南隅,历史上是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福船制造技艺自明洪武年间传入泉港区峰尾镇以来,随黄氏造船业务的对外开展而广泛传承。1958年组建的晋江深沪造船厂更是在吸收泉州峰尾黄氏等造船工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将福船制作技艺传承至今。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展现了古代造船技艺的智慧,推动了航海交流,具有极高文化价值。深入研究这一技艺对中国历史上的船型发展和比较,以及相关水下文物探秘具有重要价值,对加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造船史以及海上交通史的研究,推动海峡两岸、国际渔航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836 |
姓名 黄宗财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138 |
项目名称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138 |
项目名称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
编号 Ⅷ-138 |
项目名称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