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项目序号:962
项目编号:Ⅷ-179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福建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 
保护单位:厦门市湖里区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中心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中原文化、闽南本土文化和海洋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传统建筑技艺,主要流传于福建省厦门、泉州、漳州等闽南人居住区,以及台湾省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侨华裔居住地。厦门翔安内厝陈氏家族祖传民居营造技艺,是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分支。

厦门的闽南传统民居以“皇宫起”宫殿式大厝民居住宅类型为典型,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典雅优美,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细部装饰精细巧妙;中轴对称,建筑空间相对低矮开敞,结构上采用穿斗式构架。分为大木作、小木作、泥瓦作、彩画、堆剪作等主要工种,又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较为讲究,建民居前先请地理师勘察,按罗庚测定八卦坐向。房屋的深宽要符合“地母”寸白,高度符合“天父”寸白。之后,由大木匠设计总平面图,在篙尺上刻录梁通、滴水、斗拱、中脊高度的暗号,按篙尺寸白施工。最后,由泥水工、木匠等合作完成,在脊顶中央安置“厌胜物”,通常有风狮爷、瓦将军、炉、凤、鸡等。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平面布局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三开间、五开间、多护龙式、“手巾寮”等形式;屋顶举架用双曲屋面做法,有燕尾脊、平脊等;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式的结构方式;外墙有石厝、红砖厝、蚝壳厝、砖石结合厝等多种表现方式。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起源于唐末,至宋元趋于成熟,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声名鹊起,精品迭出,兴盛一时。虽一度传承衰落,但在改革开放后复兴,成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象征。这一传统技术凭“掌篙尺”的师傅凭借经验口传心授,传习时间长,以师徒制传承至今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扬。

闽南民居属于中国传统民居的一个流派,它在完整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理念、群组布局、结构形态等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规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透过这一传统技艺,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在统筹和驾驭地理环境、经济利益和文化传统所表现出的高度智慧。现存留的闽南传统民居可以说是闽台血脉相连的见证,更是台胞、侨胞认祖归宗的思乡情结的精神纽带之一。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872
姓名
陈和永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79
项目名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79
项目名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
编号
Ⅷ-179
项目名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惠安县
编号
Ⅷ-179
项目名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