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53 |
项目编号:Ⅷ-23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江西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乐平市 |
保护单位:乐平市文化馆 |
江西省乐平市发源的传统戏台营造技艺,流布于江西省东北部腹地,如乐港镇塔瑞村、袁家村,双田镇横路村、龙珠村,涌山镇涌山村、车溪村,镇桥镇浒崦村、坑口村,众埠镇界首村、张家村等地的传统戏台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址、画图、选料、建造、装饰等内容。
乐平传统戏台采用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建筑结构,木架承重,砖墙围护。柱间用几层穿枋连系,再以叉手、戗杆、牛腿、雀替、斜撑等构件辅助,形成受力合理、结构稳固的木构架体系。戏台的形制、样式由宗族村民和主持共同确定,掌墨木工师傅负责制图。戏台选料精良,根据不同木构件选用不同树种。戏台的建造组织有序,以大木作为主导,砖石、雕刻、油漆、彩绘等工种各司其职,分头施工,紧密配合。工匠还根据戏台自身特点,对其结构加以优化和创新。乐平传统戏台素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明间歇山式屋顶重檐翘角,风姿峥嵘。戏台木构件凡露明之处均施以精美的雕刻,内容丰富,吸收了皖南木雕与江浙木雕的精髓,并敷金施彩。戏台内的壁画、匾额、楹联等,无一不是值得玩味的艺术品。
宋代以来,得益于富庶稳定的社会环境,乐平的戏曲文化繁荣,宏大精美的戏台应运而生,竞奢斗丽。乐平是中国现存乡村古戏台最多的县级市,尚存有400余座传统戏台,其中明代戏台2座、清代戏台77座,1912年到1949年期间戏台59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建戏台274座。目前,这项技艺传承仍在师徒间口耳相授。
众多宏丽的戏台是戏曲繁荣的写照,也是宗族传统的体现,祠堂和戏台是宗族的象征,同姓村民集资兴建戏台,力求富丽堂皇,以示家族兴旺。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展现了古代建筑美学与戏曲文化的交融,具有多重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陈乐平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39 |
项目名称 古戏台营造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