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55 |
项目编号:Ⅷ-241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甘肃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永靖县 |
保护单位: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白塔的木匠,五屯的画匠”,这是流传于大西北的一句民谚。永靖白塔木雕古建筑修复技艺是融合传统工艺与地域特色,展现西北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永靖县三塬镇,岘塬镇,盐锅峡镇新源村、朱王村、陈家村,西河镇沈王村、红庄湾村,杨塔乡等地。
永靖白塔乡自古出工匠。千百年来,甘、青、宁、新、川、陕、藏、蒙等地的名刹古建,白塔乡匠人多参与其中,如青海塔尔寺,四川拉茂寺,新疆督统署,甘肃五泉山、拉卜楞寺等,千百年幸存下来的都成了省级、国家级文物。永靖白塔木雕古建筑修复技艺工序复杂且精细,首先进行现场勘查与评估,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随后进行结构加固与损坏构件的修复,同时保留传统雕刻与彩绘艺术;接着进行构件的组装与调试,确保建筑稳固且功能完善;最后进行验收与长期保护,使古建筑焕发新生并得以传承。白塔木匠独具特色的古典建筑和木工技艺,具有西北艺术特征,尤其是藏汉结合、回汉结合的古典建筑以及“无梁殿”“天落伞”“凤凰展翅”“一点落地”等技艺。
永靖白塔古建筑修复技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历代都有代表性建筑,如晋时炳灵凌空栈道、“天下第一桥”,唐时炳灵大佛阁等。明清以来,这一技艺进一步发展并传播到整个西北地区。据《永靖县志》载,1954年白塔木匠有1686人。改革开放后,白塔木匠雄风依旧,除兴修上述毁坏的各大建筑外,新修敦煌上下寺、月牙阁、敦煌山庄、“四库全书”文溯阁、莲花山九角莲花殿、张掖罗什寺等。据永靖县古建公司统计,1978年至2012年,修佛寺5112座,庙观1428座,其他如亭、阁、馆、堂、民居等民间未注册建筑,更难以数计。白塔木匠的修建实践从未间断过,其技艺往往以家族亲缘方式世代相传,供奉鲁班牌位,传承情况良好。
永靖白塔古建筑修复技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建筑历史,展现了古代建筑营造的智慧与精湛工艺,对古建筑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911 |
姓名 胥元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41 |
项目名称 古建筑修复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永靖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