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467 |
项目编号:Ⅹ-1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贵州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榕江县 |
保护单位: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苗族鼓藏节,苗语称为“努纽”(nexniel),也称“吃鼓藏”“吃牯脏”和“吃牯藏的节”。世居在都柳江两岸、月亮山区的绝大部分苗族民众都有过鼓藏节的习俗。都柳江苗族鼓藏节是每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隆重的祭祖仪式,贵州省榕江县是其代表性流布区域之一。都柳江的苗族人认为,祖先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将他们召唤前来。所以,木鼓自始至终贯穿鼓藏节习俗活动,包括“接鼓”“醒鼓”(也称“翻鼓”)“凿鼓”“换鼓”“送鼓”等一系列仪式。
“鼓藏头”作为鼓藏节的组织者,是沟通鼓藏节神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键人物,他会与众多祭师一同领导苗族群众完成这场重大的祭祀盛典。鼓藏节遵循古礼古规,仪式繁复且有序,主要活动程序包括筹备议事、接客、忌菜、起鼓招魂、牛旋塘、制作屠牛工具、超度鼓藏牛、杀牛祭祖、分肉送客以及停鼓封寨等。都柳江苗族举办一次“鼓藏节”,最少需要7天时间。
苗族鼓藏节是苗族隆重的祭祀节日,承载着丰富内涵,具备多种重要功能与意义。它是苗族古老传说、歌舞、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实践展示平台,传递着传统美德,在教导人们遵守规范准则,接受道德教育和行为约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