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的2019年青海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黄南州同仁县热贡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南州人民政府主办,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黄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及四县人民政府承办。
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局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近年来,我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保护,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逐步推开,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稳步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丰硕。
目前,全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73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253项;国家级传承人88名,省级传承人317名。已批准设立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藏族舞蹈《田间的红头巾》
为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开幕式上四县以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编排9个节目。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六月会(热贡传统文化节日);省级非遗项目安多叙事诗;泽库县非遗项目传统藏族舞蹈挤奶歌等。
展品
在热贡文化广场上设立了非遗项目展板展示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演区、公司画院展演区、职校文化创意展示区、藏蒙医药展示区五大展演展示区,展演项目涵盖唐卡、堆绣、泥塑、金银雕、藏医药、建筑彩绘等类别。
37位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集中展示展演独具地方文化特色、观赏性和互动性强的非遗项目,主办单位为参加展演的传承人及演出团体和个人颁发了参演证书。
非遗传承人扎西尖措(唐卡艺人)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积极参与,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以公司+农户+基地为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以培养热贡艺人为核心的龙树花苑。不仅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而且带动了周边村庄和农户积极投身非遗保护,促使农牧民脱贫致富。
此次活动宣传了我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我省各族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了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省文化旅游工作的新亮点,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