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嘉禾伴嫁歌
项目序号:1388
项目编号:Ⅱ-174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湖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保护单位:嘉禾县文化馆

伴嫁歌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婚嫁风俗音乐,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风俗音乐之一,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广为流传并辐射到周边的桂阳、临武、新田、蓝山、道县和宁远等地。

伴嫁歌是湖南省嘉禾县的传统民歌,发源于劳动号子和生活吟唱。嘉禾县境及周边地域凡有婚嫁,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会自发来到新娘子家伴嫁。无论“伴小嫁”或“伴大嫁”,参加活动的均为女性,分称“歌头”“伴头”“歌舞手”等。伴嫁歌舞结构完整,表演程序整饬,分“安席歌”“耍歌”“长歌”“舞歌”等。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美誉。嘉禾伴嫁歌有传统曲目1300余首,新创歌、舞曲目100余首,以短小、活泼的耍歌为主。其演唱形式有领唱、齐唱、对唱、说唱、现编现唱多种;以当地方言杂以湘南官话为演唱语言,形成一曲演唱多首歌词、一首歌词可用多首曲调演唱、节拍多样、调式多变、音程大跳的特点。演唱时往往歌舞结合,表演性强,结构严谨,旋律婉丽。与此同时,嘉禾伴嫁歌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在传统形式中积极融入现实生活,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嘉禾伴嫁歌是“乡土里长出来的奇葩”。它发源于秦汉间,至唐宋时已日臻完美,明清之际达到鼎盛,清末民初仍延绵不绝。以前,嘉禾伴嫁歌以自发形式演唱和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嫁歌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与发展。嘉禾伴嫁歌被记录在《中国民歌集成》《中国音乐词典》《中国音乐百科词典》等重要音乐典籍中。伴嫁歌成为电影《芙蓉镇》、谭盾钢琴曲《逗豆》和歌剧《陈家大屋》的主体音乐元素,改编的合唱曲《娥眉姐》《日头出来晒杨家》在国际比赛中获金奖。目前,该项目有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能够熟练地演唱伴嫁歌者达3000余人。主要传承群体由嘉禾民间妇女群体,文化艺术团成员和社区、学校歌唱队,民间伴嫁歌队,神农家园和雷公井村伴嫁歌传承基地歌手组成。

嘉禾伴嫁歌是嘉禾劳动妇女的创造,是反映湘南妇女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婚姻习俗的一面镜子;是培育和弘扬孝亲敬老、自律笃行、敬业友善、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等美德的教科书。它灵活地将现代生活语言融入传统形式,唱身边的人和事,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