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甘州小调
项目序号:1393
项目编号:Ⅱ-179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甘肃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保护单位: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张掖古称甘州,甘州小调是流传于甘肃省张掖市的民间音乐。张掖绿洲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龙首二山,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据考证,甘州小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东灰山人的音乐。公元4-5世纪时,北凉王沮渠蒙逊吸收龟兹、胡羌及汉族音乐,创造了《秦汉乐》,后又改编为《西凉乐》。唐朝时《西凉乐》进一步发展,成为宫廷“十部乐”的主要曲目之一,后发展成《甘州大曲》,从《甘州大曲》又分解出《甘州慢》《甘州破》《甘州子》《甘州遍》《八声甘州》等小曲。这些甘州小曲又被民间艺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甘州小调。明末清初,甘州小调逐步融进民间社火。

甘州小调由曲牌和曲子组成,曲目繁多,自成体系,曲调洪亮清脆、简明流畅、婉转悠扬,有对古代张掖音乐的继承,也有对民歌、时令小调的广泛吸收,同时,还将本土乐曲、外来乐曲相互融合。其语言朴素、诙谐,易于上口,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唱时,通常由乐队伴奏,多人演唱,也可以二人对唱或由一人弹唱亦或清唱,走乡串村、沿街表演。其最大的特点是表演的即兴性,即表演者可依据不同的环境、针对不同的事物即兴编演唱词,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甘州小调内容丰富生动,题材广泛,唱词内容有叙述历史、反映爱情、幸福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也有教育人们弃恶从善的。此外,传统形式与个人创作的巧妙结合,也给甘州小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论是岁时节庆,还是婚丧嫁娶,都有反映当地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甘州小调。它承载着甘州区多元文化的历史信息,是反映甘州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

历史上,甘州小调主要以师徒和群体传承为主,由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该项目的传承曾一度停滞不前。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项目存续状况有所改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建立民间艺术团、在张掖重要景区展演以甘州小调曲牌为载体的剧目,促进了项目的传承发展。

甘州小调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音乐、历史、民族、民俗等领域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