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94 |
项目编号:Ⅱ-18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青海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 |
保护单位:祁连县文化馆(祁连县图书馆、祁连县民族博物馆、祁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 |
“逗曲”藏语俗称“喜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民间歌曲,其曲调独特,节奏缓缓如流水,生活气息浓厚。阿柔逗曲主要流传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及其周边乡镇村落。阿柔乡海拔3000米,位于县东南部,西距县城25公里。乡境东邻峨堡镇,南接默勒镇、多隆乡,西连八宝镇,北靠走廊南山与甘肃省民乐县为界。
“逗曲”意为相互对歌,是藏族群众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为了排遣放牧时的寂寞而形成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他们利用放牧闲暇,男女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相互对答,相互逗唱,以形象生动、比喻夸张的语言相互对歌,以歌斗智,以歌会友,以歌抒情,以歌取乐。歌词中多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衬托出朴实的民风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反映出藏族人民善良、热情、直爽、乐观的精神面貌。阿柔逗曲多元一体,既有共性,又有地方差异。演唱形式为同一曲调不同唱词或同一唱词不同曲调,一般以对唱为主要演唱形式,其内容有赞美大自然、骏马牛羊的,有歌颂英雄事迹的,也有描述民族习俗的,还有感怀情思,祝福吉祥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唱。阿柔逗曲是当地藏族婚礼、宴席及逢年过节时必不可少的助兴内容,是营造氛围的最佳方式。阿柔逗曲多为两人对唱,对唱时一方手拿哈达或酒盘子随着曲调的旋律边唱边跳,至另一方面前,献上哈达或酒,以此往返轮唱。
阿柔逗曲是阿柔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间有不少技艺高超的艺人。该项目主要以日常生产生活和节庆礼俗为依托,通过社会实践和师徒授受口耳相传。近年来,保护单位通过支持传承人在节日和婚礼、春节晚会、文化周活动、“花儿会”中演唱阿柔逗曲,开办培训班,整理、编辑并出版相关书籍、加大宣传等方式,不断推进保护工作,传承队伍逐年增加,群众基础逐渐稳固。
阿柔逗曲凝结着世世代代藏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深受民众喜爱,对研究藏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阿柔部族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丰富民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