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14 |
项目编号:Ⅲ-142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甘肃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
保护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文化馆 |
陇西云阳板是流传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它是典型的佛道合一宗教祭祀活动的产物,风格独特、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巩昌镇位于陇西县城区,渭河上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陇西云阳板表演的道具、队伍、内容、形式、乐器、乐曲有一套基本程式。表演队一般一组有4人,队员头束双髻,顶戴红花,披云肩,系战裙,着短裤,足蹬青线麻鞋,上缀一颗鲜艳的红绒球,手执云阳板为道具。此板长约3尺许,宽约2.5寸,4片为1副,顶端用红丝线串铜钱拴系。舞者手持云阳板作舞器,双手各持两片下端,排成双行,两人1列,作对称式挥舞行进。由旗队前导,锣鼓队奏拍,舞者随乐器节奏,大跨3步向前对齐,拍板举成“人”字形时,一足蹬空鹤立,接着大锣“咣”的一响,足即落地,舞板随之齐拍“啪嗒”,节奏整齐,极有韵致。舞动时时而舞板着地,铿锵有力;时而舞板互拍,金戈齐鸣;时而舞板划空,风声呼啸。
陇西云阳板的主要动作由我国西部特有的民间单手鞭杆和双手鞭杆、宋朝岳飞陆合枪法等武术套路演变而来。其套路有“童子拜观音”“八仙”等,动作有“湘子吹笛”“翻山打虎”“扑步亮相”“小刀花翻身”“飞脚卧鱼”“吸腿探海”“交叉对板”“展翅占步”“各自击板”“互相对板”“绕身转板”等。陇西云阳板粗犷、雄浑的表演风格与西北人自古以来的尚武风俗相融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蔚为大观。
陇西云阳板传承以社会性、松散性为特征,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前一个月由各村社自发组织,由民间老艺人教授排练,自古至今无详细的文字记载。以师带徒、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是该项目的主要传承方式。近年来,陇西县政府和保护单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该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改善了项目存续上的短板,组成了规模庞大的演出队,为广大群众献演,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增强了传承保护力度,使该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和传播。
陇西云阳板集祭祀与娱乐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民族文化信息,见证了陇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追求天人合一、佛道合一、文武双全,为研究陇西乃至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宗教发展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