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蔡家洼五音大鼓
项目序号:1426
项目编号:Ⅴ-128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北京市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密云区
保护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股份经济合作社

蔡家洼五音大鼓是流传于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艺形式。其前身“五音大鼓”,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已出现,起初在承德行宫内以“清音会”的形式自娱说唱,后流入民间,传至京南、天津和河北的兴隆及安次(今廊坊)一带。其中,传入安次的一支,发生变异,孕育了“北京琴书”。传至河北兴隆一带的分支,辗转流入密云后,与当地的方音相结合,逐渐发展为蔡家洼五音大鼓。

蔡家洼五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且采用密云方音,另有四人分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进行伴奏。曲本体裁为散韵相间;唱词格式以七字上下句式为主;唱腔曲调有四平调、奉调、柳子板、二性板、慢口梅花五个基本曲调,属于曲牌连缀体。传统节目长、中、短篇都有,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蔡家洼五音大鼓,可追溯的传承谱系有六代。

蔡家洼五音大鼓具有一定的艺术、历史、学术、文化价值。其形成过程对于研究华北,乃至东北地区曲种之间的交流演变,以及清代宫廷与民间艺术间的关系有一定意义。其伴奏乐器之一的瓦琴,在同类曲艺形式中十分罕见,在曲艺音乐史与曲艺伴奏表演方面具有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