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屯留道情
项目序号:1427
项目编号:Ⅴ-129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山西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
保护单位:长治市屯留区文化馆

屯留道情又称“道腔”或“渔鼓”,是主要流行于晋东南地区屯留、长子及潞城、长治、壶关一带的曲艺形式。因其早期演唱时多采用道教音乐元素,演唱腔调与寺庙讲经传道时给人的听觉感受基本相同,故称为“道腔”,后称作“道情”。据推算,在清代光绪年间,屯留道情就已盛行于屯留、长子一带,至少已有140年历史。

屯留道情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屯留方音。多为单人演出。演出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或坐或站地说唱。后以单钹替代了渔鼓,左手持简板,在小指上挂一扇小钹(又称“苏镲”),右手持筷子敲击小钹,与简板配合,打出“啪堂啪堂”的节奏声响,用作前奏和间奏。简板则贯穿说唱始终。屯留道情的早期唱腔为数板形式,前半句为念诵,只在结尾时哼出简单拖腔,后吸收当地民歌小调,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唱腔。这种唱腔属单曲体的反复运用,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人称其为“板式”,即“单板”“双板”和“插板”。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上下句体,下句押韵。演出曲目长、中、短篇均有。传统曲目主要为道教的民间故事,极具教育色彩;现代曲目主要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故事与内容。

屯留道情大多靠师徒传授,传承人主要为长治市屯留区文化馆在职或退休职工。他们多能熟练掌握屯留道情相关知识和核心技艺,积极开展实践、传承活动,通过曲艺比赛、非遗进校园、文艺小分队下乡等方式积极开展展览、展示、研讨、交流等活动,主动开展调查、记录和研究工作,在屯留道情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屯留道情历史悠久,其表演形式、唱腔音乐、伴奏乐器,乃至传统节目,都具有极强的地方特点。它的伴奏形式与板式唱腔,为研究山西民间说唱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道教音乐元素,为研究明清时期山西道教思想文化和民众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唱词题材丰富多彩,既有民间神话传说,又有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对当地民风民俗和社会经济、文化研究具有参照价值。它劝善规过,倡导天人合一,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人民道德情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申海花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129
项目名称
屯留道情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