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28 |
项目编号:Ⅴ-13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曲艺 |
所属地区:山西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
保护单位: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 |
陵川钢板书是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及河南省部分地区的曲艺“小书”形式,因表演者手持钢板击节伴奏而得名。它形成于山西省陵川县,由当地的“干板书”与河南的“四股弦”音乐结合、演变、发展而成,形成年代无文字记载,至迟在清代中后期就已盛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陵川钢板书的表演说唱相间,以唱为主,唱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小段书一韵到底,中长篇节目则中间换韵,唱腔为板腔体,分“引腔”“正腔”“哭腔”“紧腔”等。早期为一人自击鼓板坐场说唱,一人多角进出人物,后人数有所增加,丰富了音乐伴奏,加进了中胡、板胡和打击乐小钹。其击节乐器钢板独具特色,可击打出单点、双点、花点、连环点;唱腔铿锵高昂,风格豪放。其传统剧目多以惩恶扬善,宣扬忠义、诚信、公正、孝道等为主题;内容上,既有表现公案故事、行侠仗义和民族英雄的中长篇节目,也有表现婚姻爱情和家庭琐事的短篇节目。演唱中以长篇书目见长,是山西演唱中长篇书目数量较多的曲种。其代表性书目有《包公案》《徐公案》《回龙传》《王祥卧冰》等。近年来,增加了反映现代社会故事的新段子。当前主要的传承群体有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陵川县爱红说唱团等。
陵川钢板书具有重要的娱乐教育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它是晋豫两地民间艺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的产物,对于地域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其节目内容善恶分明、主题积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渗透到传统节日、祝寿满月、红白喜事、民间祭祀等各方面,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良好道德的形成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侯安风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曲艺 |
项目编号 Ⅴ-130 |
项目名称 陵川钢板书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