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苏北大鼓
项目序号:1429
项目编号:Ⅴ-131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江苏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保护单位:宿迁市宿城区文化馆

苏北大鼓俗称“唱大书”,是以江苏省宿迁地区方言为基础的曲艺形式,流布于江苏省北部的宿迁、徐州、淮安、连云港和皖东北、鲁南及豫东的广大地区。它由渔鼓衍变而来,清朝中叶(1796年前后)形成于宿迁和徐州的睢宁一带。形成后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展,至同治年间,已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深受人民喜爱的曲种,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表演,一面大鼓,两块月牙板(铜或钢制),采用宿迁方言,有说有唱,说唱并重。唱时左手摇板击节,右手击鼓;说白时放下鼓板,有时以醒木为辅助道具。其唱词严谨,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十字和七字称“牌”,五字称“锦”,三字称“讚”。说白讲究喝、顿、缓、急,上下句对称。唱腔浑厚,有回龙调、慢赶牛、快流水等。表演中讲究“抓扣夺帽”,常采用“空枪头”“无影鞭”“拴马桩”“飞扣”等表演技巧,书中大扣套小扣、小扣连大扣,使观众始终置身于悬念之中。演唱时讲究口到、手到、眼到。

苏北大鼓书目丰富,以长篇为主,多为艺人口头创作,在演唱过程中锤炼而成。据不完全统计,演唱书目有200多部,新编书目有60多部。其代表书目有《高怀德兵下河东》《五梅七枪反唐传》等。

苏北大鼓采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以师承和家传(俗称父子腿)为主要传承方式。从清代形成至今,有资料可考的传承谱系已延续九代,宿迁市的宿城区是目前的主要传承区域。苏北大鼓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有艺术形式,是民族民间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很好的宣传教育功能。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牛崇祥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131
项目名称
苏北大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