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30 |
项目编号:Ⅴ-132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曲艺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湖州市 |
保护单位:湖州市文化馆、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三跳,又称“纤板书”,流行、分布于浙江北部的湖州、嘉兴一带,是浙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曲艺品种,因演唱所用的伴奏打击乐器为“三跳板”而得名。19世纪中叶,三跳已在农村盛行;20世纪初,开始在湖州府庙内的茶室书场演唱;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帮派,有湖州帮、德清帮、南浔帮、桐乡帮等。
三跳用湖州方言说唱,语言通俗易懂,演唱中包含较多地方风情及俚语,乡土气息浓郁。它以“劝世调”为基本唱调,有板式、句式、速度、腔调的变化,常用板式有单板、连板、滚板等,演唱时有叠句、“嚣板”等手法。其演出形式分为单档和双档。单档一人演唱,自击三跳板伴奏。双档为两人演唱,主唱者击三跳板说唱,称为“前场”;另一人敲扁鼓或板鼓、板等伴奏,称为“后场”,并从“落句”的尾字开始帮腔,叫做“拖哩头”。
三跳的演唱题材,根据演员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分。早期演唱以男艺人为主,节奏明快,质朴阳刚,以历史演义、武侠、公案、英雄传奇题材的长篇曲目为主;后逐渐出现女艺人演唱,曲目拓展,渐增世俗言情等题材。传统曲目分为长篇(俗称“正书”)和开篇(俗称“堂书”)两类。传统长篇曲目有《小金钱》《金台传》等60余种,开篇曲目有《烧香堂书》《倭袍堂书》等20余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一些现代题材的书目。师徒传承是三跳的主要传承方式。
湖州三跳作为浙北地区代表性的曲艺曲种,蕴藏着湖州一带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地方人文研究价值。其长篇曲目多由话本小说、弹词唱本改编而来,短篇曲目较多吸收民间歌谣养分,于朴实简洁中富含意趣,在通俗文学中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三跳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为浙北及周边广大地区城乡民众所喜闻乐见,是人们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丰富当代文化娱乐形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