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天门渔鼓
项目序号:1435
项目编号:Ⅴ-137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湖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天门市
保护单位:天门市群众艺术馆

天门渔鼓是以天沔方言演唱,且说白、说唱相间的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的天门、仙桃、潜江、监利、洪湖、江陵、汉川、京山等地。它形成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道教的道情与江汉平原的民间曲调结合发展而来。

天门渔鼓唱腔丰富,有平腔、悲腔、鱼尾腔、琵琶腔、杂花腔五大主腔,可演绎各类人物,准确表达各种情绪。它有完整的曲牌体系和一整套规范的程式。其唱词为五五七五句、七字句和十字句;语言来源于大众话、歇后语和俏皮话,具有荆楚文化的韵味和江汉平原方言的特点,朗朗上口,深受群众喜爱。说表有表白和说白之分,表白多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说白分散白和韵白,可以用第三人称独白,也可用曲中人物自叙,摹拟人物的声态语气。表演形式有单口和两人坐唱两种。单口表演时,艺人左臂斜抱渔鼓,手执简板,演唱时右手拍击渔鼓,左手以简板击节;两人坐唱表演时,一人拍击渔鼓、简板,一人敲碟子,以两人说唱,艺人后台帮腔的形式说唱剧情。早期天门渔鼓主要在茶馆、酒楼卖唱和为红白喜事赶酒。1949年后,天门渔鼓加入了四胡、扬琴、琵琶等伴奏乐器,走上舞台,发展成由男女演员对唱或多人演唱的表演形式。其传统曲目有200多出,主要根据历史演义、传奇、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如《封神榜》《隋唐演义》《岳飞传》《杨家将》《七侠五义》《吴汉杀妻》《乾隆游江南》等。

天门渔鼓多为师徒传承,拥有100多年的完整传承谱系。目前,该项目已形成天东派、天南派、天西派、天北派4个传承群体,拥有艺人60多名,且均有代表性传承人积极传徒授艺。

天门渔鼓唱腔丰富,其中很多腔体从道教音乐衍化而来,对研究道教音乐与民俗音乐的融合和演变,研究中国民间音乐史、民间艺术史均具有独特价值。渔鼓艺人长年活跃于民间,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