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旭早
项目序号:1439
项目编号:Ⅴ-141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贵州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旭早,水语,“旭”意为歌、“早”意为双,即水族双歌,因演唱由双方构成、曲目俱为偶数而得名,是水族特有的说唱艺术。其产生无文献记载,在民间口传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出现用汉字记录水语读音的双歌抄本。它主要传承于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三都县,分布区域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地区。

旭早用水语演唱,不用乐器伴奏,运用合唱、独唱、韵白、吟咏、和声等多种方式,演唱者扮演歌中两个或多个角色。其结构分为说白和吟唱,开头用说白介绍主要角色(人或拟人化的动植物)的关系;然后展开吟唱并根据需要穿插说白。吟唱由帮腔、伴唱、起歌、和声,以及歌尾的帮腔衬和。每组歌均为偶数,每首歌具有相对独立性,几首歌组合表达完整主题。根据应用功能场景,可分为迎宾双歌、节庆宴席双歌、追悼缅怀双歌等,仪式感强,每一个曲调的旋律和调式规范,表演说唱的套曲均有严格的用乐程式性。其唱腔有相对稳定的旋律骨架,是一种有引子、主题唱腔及尾声的多句式、单曲体结构。唱段的尾声,在场听众都可以帮腔。听众参与是双歌说唱的一大特色。旭早曲目分故事类和非故事类两种,前者代表曲目有《阳雀与布谷鸟》《枇杷和李子》《老虎与虹龙》等,后者有《造人歌》《架桥歌》《赞房歌》等。

旭早以村寨、家族为主要传承方式,多在务农的群体中传承,三都县中和镇水根村是其重要传承基地。旭早作为水族民间礼俗用乐的一种形态,在村寨中广泛流传,融入其历史与生活,蕴含语言、民俗、音乐、文学、历史等多学科珍贵信息,是研究水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其类型和艺术表现手法多样,演唱别具一格,并通过口耳相传,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