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52 |
项目编号:Ⅵ-91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所属地区:广东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 |
保护单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 |
莫家拳,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清乾隆年间形成于广东,传承至今已有九代,近300年的历史。莫家拳源于广东惠州,流传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影响中国广大地区,传播于世界各地。
莫家拳攻防结合,手法紧密;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身法多变;单枝先行,动静相间。它既有南拳发力深沉、手法多变的风格,又有北腿以技取胜之功。其内容体系完整,主要涵盖技术体系和伦理体系两方面内容。技术体系方面,莫家拳有拳术套路39套、器械套路27套、对练4套、桩法5套。拳术套路有黑虎拳、谷穴拳、再战拳;器械套路有莫家大钯、长龙棍等;对练有甲乙对棍、四人混战等;桩法有人字塔、人象手桩等。莫家拳传人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练功方法,即运用单支竹、小沙包、石锁、人字桩等进行抛接、举法、手与腿法的练习,从而循序渐进增长功力。伦理体系方面,它有清晰的传承谱系和明确的武德规范。莫家拳的传承谱系清晰,含血缘传承与非血缘传承两种模式。《莫家拳武德守则》明确地规定了门徒的武德规范,其拜师礼仪庄重而精简。
莫家拳依靠拳师口耳相授,至今已传承九代。现主要代表性传承人分惠州与东莞两脉。政府十分重视其保护传承,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传承人保护力度,完善档案,培养师资队伍和后备力量;建立传承组织,通过社团、协会、传承基地,为传徒授艺提供保障;进校园、进社区,创编“莫家拳少年团体拳”,着力培养青少年传承人;组织传承人参加研讨会、博览会,扩大宣传。目前,一大批新生力量加入传承行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
莫家拳是岭南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南派武术“符号”,有利于促进粤港澳三地民众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它是岭南民众共享的防身自卫之术、劳作生活之技,是其强身健体和丰富文化生活的传统运动,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它内容体系完整,特别是武德礼仪规范与技术内容体系的多样性、传统性和一体化,对后辈有良好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