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71 |
项目编号:Ⅶ-123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
保护单位:崇州市文化馆 |
怀远藤编是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怀远镇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它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以当地所产藤条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加工、编制等十数道工序,制成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用品和家具,如茶具、藤椅、沙发、藤床等;近年来也制成室内外装饰、装置,用于酒店、餐厅、学校等公共空间的装饰和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怀远的藤材以本地鸡冠山上特有的青藤、瓜藤、三叶楠藤为原材料,纹理细腻,色泽温润。藤皮表面有淡淡的纹理和光滑肌理;藤芯经过编织之后形成独特的凹凸编面,给人细腻的弹性触感。其造型曲线多样,有“M”式、“S”式、涡卷花式、波浪纹式等;骨架形状繁复,多由圆弧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组合而成;图案种类繁多,有表现传统文化的福禄寿喜,也有表现人文意趣的梅兰竹菊,其中九菊、串花、盘花等图案有鲜明的巴蜀地域特点。造型技法有鼓、空、折、曲、弧5种。传统的藤编大多采用藤材原色,多为淡黄色,给人柔和、轻巧的视觉感受,营造出自然且清新的家具风格。现代藤编的色彩讲究丰富多变,通过染色和涂饰两种加工手法赋予藤材以人造色,呈现更丰富的色彩表现力。
怀远藤编使用天然藤条编制,采用虚实、重叠的编织手法,使其呈现材质温暖、造型美观、工艺精美、环保健康的特点,既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又可与其他装饰材料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空间营造,是我国传统藤编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师徒传承是怀远藤编的主要传承方式,目前已至第五代。以前店后坊形式从事藤器生产销售的团队和以产品创新、技艺交流活动为任务的藤编协会共同构成其传承群体。怀远藤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均出自藤编世家,是传承群体的领头人。
怀远藤编内容题材丰富,地域特色浓郁,体现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作品图案精细,线条柔美,给人以温暖、自然、朴实的独特美感,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从业者众,带动当地就业,惠及当地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