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78 |
项目编号:Ⅶ-13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
保护单位: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彝族刺绣是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图案精美,色彩瑰丽,富有地方特色,以特有的民族装饰风格,成为我国民族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昭觉县和越西县等区域,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彝族刺绣一般用毛料、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为底料,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常用的工艺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锁花、补花等。其图案纹样都以太阳纹、花草纹、火镰纹、蕨草纹、牛羊纹、兽牙纹等动植物和大自然纹饰为主。色彩上,以蓝色和黑色为底,以红、白、青、绿、蓝、黄等为花纹。彝族刺绣的技艺和用色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甘洛县以挑花、贴花、锁绣、盘花为主,配色典雅古朴,艳而不俗;越西县以镶嵌绣、兽牙纹为主,蓝色和绿色偏多;昭觉主要采用贴花绣和挑花绣,以羊角纹、火镰纹为主要纹样,且采用红色绣线。彝族刺绣大多运用在彝族服饰的头帕、花帽、衣领、托肩、衣襟、袖口、腰带、披风、裙边上,也出现在挎包、三角包、针线包、香囊等生活用品上。其刺绣布局讲究技巧,兼顾审美性和耐用性,如衣领、袖口、衣角等,多用补花、锁花,着意加固使之耐磨;上衣的头帕、胸襟、裤摆、三角包等,多用挑花、刺绣,以示美观。彝族刺绣,色彩斑斓、图案自然、造型独特、工艺细腻,是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传统彝族刺绣以母传女、师传徒形式传承。
彝族刺绣蕴藏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凝聚着彝族人民民族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它以形达意、以形传情,是彝族人民内心情感和对美的外在表达。传承发展它,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帮助当地就业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阿西巫之莫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彝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130 |
项目名称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