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皮艺(蒙古族皮艺)
项目序号:1487
项目编号:Ⅶ-139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保护单位: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蒙古族皮艺是蒙古高原居民喜闻乐见、经常运用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文化表现形式。其分布较为广泛,以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为主要分布区域,在陕西、西藏、新疆、青海,乃至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亦有分布。

蒙古族皮艺历史悠久。在古代,动物皮因轻便、耐磨、防潮,成为游牧民族抵御严寒、防护伪装的生活必需品。清代康熙年间,大批汉族民众移居到草原,使草原文化中开始融入农耕文化因素。在两种文化的共同推进和相互作用下,多元素的皮艺生活用具开始出现。

蒙古族皮艺选材严格,工艺严谨,制作复杂,含选皮、润湿、描绘踏图、敲压轮廓、染色、镶嵌填充6个步骤。首先,选1-6毫米厚的皮革,将选取的皮革与设计图稿按1:1的比例进行裁剪;把裁剪好的皮革正面用净水均匀喷湿后,将设计图稿的轮廓线踏图描绘在喷湿的皮革正面;根据画面需求,沿主图轮廓錾压纹理进行浅浮雕敲打,利用皮革的可塑性在皮革上面形成凹槽,使皮革的画面凹凸有序、层次分明;其次,用毛笔蘸取水性颜料或酒精颜料在皮革上层层渲染,在皮革正面描绘出明暗对比后,用符合画面色彩的颜料进行渲染上色;最后,找出需要做镶嵌的部位,用钻头破开皮面,钻出大小、形状吻合装饰物的钻孔,将珠宝、金属或其他装饰材料镶嵌粘贴在对应的钻孔内;或者在皮革做好的皮雕画面上找出需要做的立体层次部位,从皮革的背面找准位置粘贴填充物,使其达到预期的立体效果。

蒙古族皮艺代表性作品种类较多,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皮毛服饰、皮制箭囊、皮壶、皮雕镶嵌的马鞍、皮包、皮箱、皮画等。代表性作品有皮雕画《白文殊菩萨》、皮艺作品《乌兰牧骑》《草原歌盛世》等。

蒙古族皮艺通过师徒方式传承,有记载的传承谱系至今已有六代。政府十分重视其保护传承,建立非遗传习基地,积极开展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加强传承人培养;支持组建研学团队,开展项目体验,组织传承人开展公益讲座,积极宣传推广。目前,该项目存续状况较好,学徒和从业人员达上万人。

蒙古族皮艺承载了游牧文化的生活印记,蕴含草原皮艺文化的历史变迁,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对探寻皮艺发展历史,探索文化融合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它蕴含着传统技艺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在传播民族文化、助力传统文化振兴、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