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06 |
项目编号:Ⅷ-26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中直单位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故宫博物院 |
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
|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是中国古代传统器物包装技艺的组成部分,是从清代宫廷中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于故宫博物院内,并辐射至西藏、广西、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区、市)。故宫博物院地处首都北京,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基础上建立的全国最大的博物馆,位置、历史、技术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促成了囊匣制作技艺的发展和传承。
囊匣是根据文物的材质、形状、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种因素,选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的外包装容器,用以保护文物,具有防震、防风、防晒、防潮、防尘之功效。民谣传唱的“古玩精品藏锦匣,裁剪硬纸巧搭配,糊好绫绢配玻盖,免得碰撞受损害”,便是囊匣制作及作用的生动写照。按照不同的特点,囊匣可以分为软囊、倒囊、挖囊、硬囊、软硬组合等几类;按照文物类别,则可分为书套类、书画类、陶瓷玉器类、竹木牙角类、金石钟表类等;按照品式,又可分为暗格式、明格组合式、挖囊掩门式、天地盖式、抽拉式等。囊匣所使用的原材料以纸质品和棉花为主,环境的温度、湿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此项技艺主要以纯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实践,具体工艺流程包含品式设定、尺寸计算、裁切纸板、画别子基准线、粘接外盒、粘接上盖凹条、连结里外缝、挂面儿、扎别子、内屉配制、卧囊、粘接翻手、小墙配制等。传承囊匣制作技艺不仅要学习工艺,还要学习各种材质布料、锦布样式与内含器物的审美搭配。
从明清时期起,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就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锦匣铺,尤其是京城,紫禁城中清宫造办处的匣作尤以制作精巧、匠心独具著称。1912年溥仪退位后,该项技艺随着造办处匣作匠人散落民间,如今,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在故宫博物院已传承4代,主要依靠师父口传心授及现场演示,结合观察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囊匣实物及阅读大量宫廷历史档案,通过文保科技部为各类型文物配制囊匣的实践,配合现代包装新材料及工具的研究及该项技艺的宣传培训工作,推进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传播。
宫廷囊匣注重布料和色彩搭配,实用性与欣赏性俱佳。其制作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和文化信息,在保护历史文物、研究传统工艺和宫廷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囊匣内部结构设计精巧,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形式借鉴和技术支持。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乔秋云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60 |
项目名称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故宫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