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742 |
项目编号:Ⅴ-49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曲艺 |
所属地区:天津市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
保护单位:天津市曲艺团 |
单弦牌子曲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形式。它源于北京,是在流行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单曲体岔曲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演唱实践,至清末逐步发展而成的,有枣核儿、腰截、牌子曲三种曲体样式。现今流行于大江南北,尤盛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同时在东北、西北、中南、江浙等地区也有分布。
天津单弦牌子曲主要以八角鼓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后经发展,乐队伴奏增加了扬琴,使得伴奏乐色更加丰富饱满。其作品取材内容广泛且与时俱进,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时代故事均是其演唱题材,代表作品有《杜十娘》《金山寺》《贾雨游春》《邱少云》《地下苍松》和岔曲《风雨归舟》《潇湘馆》《赞雷峰》《访敬德》等。
天津单弦牌子曲在发展中曾形成了以荣剑臣、常澍田、谢芮芝为代表的三大唱派,并风靡一时。后荣、常、谢等以男性为主的表演流派逐渐淡出舞台,目前只有以女性表演者为主的石派单弦仍活跃于舞台,且不断传承壮大。
石派单弦由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大师石慧儒创立,以其丰富的曲牌、多样的曲调、丰富的曲目、时代特征鲜明的表演内容及独特的演唱风格而自成体系。石派单弦的创立,极大地丰富了单弦艺术的流派和曲牌,推动了单弦艺术的发展。
师徒传承是单弦牌子曲的主要传承方式,至今代际明确的传承谱系已至第五代。天津市曲艺团是其主要传承基地。
单弦牌子曲,地方特色浓郁,涉及内容均与当时民风、民俗有密切关系,是天津民间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在荣、常、谢男性单弦风靡之时,石派单弦独树一帜,开创了以女性为主要表演者的先例,是研究单弦及民间曲牌艺术发展脉络的“活化石”。其传承发展,对于丰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刘秀梅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回族 |
类别 曲艺 |
项目编号 Ⅴ-49 |
项目名称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Ⅴ-49 |
项目名称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
类型 曲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
编号 Ⅴ-49 |
项目名称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
类型 曲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