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人物
2015.04.27
   非遗传承人欧洛巡巴在讲述自己演唱藏戏的故事。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藏戏在十七世纪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查看更多
2015.04.13
  在新疆墨玉县奎牙镇萨亚特村,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达斯坦代表性传承人,他叫乌布力艾散·麦麦提,今年61岁。因为达斯坦,乌布力艾散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近日,记者走进老人的家,听他讲述自己与达斯坦的故事。   出生达斯坦奇世家...
查看更多
2015.04.13
  提起花鼓灯艺人家陈敬芝,淮河两岸的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民谣传道:‘一条线’扭一扭,倒下九十九;‘一条线’回头看,起来一大半;看了‘一条线’,三天不吃饭;听了‘小蜜蜂’,无被可过冬。这是沿淮群众对陈敬芝花鼓灯表演艺术的由衷赞扬。   怀...
查看更多
2015.04.13
   赤列老人在仓姑寺茶馆为群众讲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     导读: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md...
查看更多
2015.03.16
 徐秉方在雕刻     留青竹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珍藏着一只量米用的小竹筒,筒上刻有“二两”字样。这是徐秉方的竹刻处女作,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熏染,如今这只竹筒通体呈绛色,它记录着徐秉方竹刻技艺的成长历程...
查看更多
2015.01.30
  芦笙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最常用的一种乐器,在贵州各地的苗族村寨里,每逢节假日,苗族民众必定会举行芦笙会。因此,芦笙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也是苗族民众的思想纽带和精神支柱。       贵州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的芦笙制...
查看更多
2015.01.30
      乌丙安(1929— ),蒙古族。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著有《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
查看更多
2015.01.22
  导读:      堆绣唐卡,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与酥油花、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三绝”,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堆绣唐卡的制作方法,在西藏唐卡制作中独树一帜,讲究拼、缎、刺、绣、缝...
查看更多
2015.01.22
  “侗锦图案的民族风格鲜明,色彩亮丽和谐,品质高雅凝重,编织工艺非常独特。”在湖南通道县雄关侗锦坊内,头裹灰色锦帕、年过5旬的侗族妇女粟田梅,向游客介绍“国宝”侗锦。   侗锦古称“纶织&rdqu...
查看更多
2015.01.12
    “梦想是奢侈的,梦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梦想不会因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当33岁的嘎藏加措说出这番话时,人们也许想不到,他是一个藏族僧人、一个土生土长在青藏高原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