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节气研究
创建时间:2018-11-26 01:06:00

著作

1程傅颐编.二十四节气.苏州:苏州人民出版社,1959.

摘要:专门考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与作用。

2高世良编著.十二生肖与二十四节气.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摘要:探讨了二十四节气与生肖的民俗渊源。

3(元)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济南:齐鲁书社,1997.

摘要:本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逸周书》记载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4宋兆麟编著.图说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摘要: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并附有文字说明,不仅可供读者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础知识,而且也为二十四节气的保护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本书主要有五章:绪论、春季的节气、夏季的节气、秋季的节气、冬季的节气以及结语。

5余勇、陈云峰、刘波编著.漫话二十四节气.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摘要:本书采用了手绘漫画形式,从历史典故讲起,介绍了每个节气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和物候特征及民俗文化等知识。

6(汉)刘安撰、顾迁注.淮南子.北京:中华书局,2009.

摘要:本书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它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李金水主编.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摘要:本书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有关农事气象、生活提示、民间禁忌、养生保健、营养药膳、习俗大观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分析介绍和解说评述。

8高倩艺编著.二十四节气民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摘要:本书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概述、二十四节气习俗活动、二十四节气食俗、二十四节气诗词漫谈、二十四节气故事传说等。

9张娜、许海杰编著.二十四节气大观.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

摘要:本书的内容着眼于一个字。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展开,将每个节气的天象天候、农事谚语、民俗故事全部囊括其中。

10.程贞一、闻人军译注.周髀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摘要: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本书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涵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

11.许彦来编著.二十四节气知识大全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摘要:本书分五个篇章,内容涉及气象和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俗、民间宜忌、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食疗防治、谚语、诗词鉴赏等,带领读者多面了解传统节气常识,并懂得根据节气气候特点进行养生和生活。

12.白虹编著.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摘要:本书是一本兼具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实用工具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各节气相关的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民间宜忌、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民间谚语等。

13.  刘学刚著.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沈阳:沈阳出版社,2018.

摘要:本书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14.刘明军整理.从立春开始 :二十四节气漫谈.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

摘要:本书分为二十四节气的历来、节气歌、公元2017年二十四节气表三个部分,介绍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等节气。

15.周家斌、周志华著.传统文化中的科学:二十四节气.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

摘要:本书以大气科学研究者的视角解读传统的节气文化,在全面揭示二十四节气文化之美、历史之美、风俗之美、艺术之美的基础上,更增添了科学之美,展现了传统文化无穷的科学魅力。

16.陈广忠《二十四节气》 北京:研究出版社,2020

摘要:本书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详加阐释,对二十四节气和治国理政、农业和生态、节庆和民俗、饮食和养生、文学和艺术等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解说。

17.王应德《二十四节气》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摘要:本书主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内容涉及二十四节气概述、二十四节气由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

18.(日)西田明等《二十四节气》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9

摘要: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季节与节日、太阴、旧历历、二十四节气与生活、二十四节气、旧历与新历的差异、杂节、七十二候等内容。

19.宋兆麟《二十四节气》 重庆:重庆出版社,2021

摘要:本书讲述我国各地比较流行的二十四节气。书中讲述了二十四个节气相关的谚语、手工业生产、衣食住行、民间信仰等内容。

20.徐立京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

摘要:本书精选百余幅中国抽象绘画家徐冬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并收录与王蒙、丁一汇、陈来、薛其坤等名家的对谈,从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不同角度,展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代表的中国智慧对当代世界的普遍价值与意义。

21.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摘要:本书包括综合篇、专题篇和杂谈篇。综合篇重点阐述二十四节气的多重内涵、价值作用及保护传承的经验启示;专题篇包括5个专题,分别为节气与时间制度、节气与农事活动、节气与民间习俗、节气与民众生活、节气与文化传播,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二十四节气的重点研究议题;杂谈篇收录会议现场的部分演讲稿,涉及节气文化保护传承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不乏深刻见解。



 

学术论文

1.  张闻玉,古代历法的置闰,《学术研究》1987年第5期。

2.  陈旸,二十四节气,《文史知识》1987年第11期。

3.  李零,《管子》三十时节与二十四节气——再谈《玄宫》和《玄宫图》,《管子学刊》1988年第2期。

4.  自乐,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及其名称的由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7期。

5.  李零,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中国文化》1991年第1期。

6.  于桂林,二十四节气,《师范教育》1991年第3期。

7.  滕四方,略叙自然历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

8.  罗尔纲,农历议,《学术月刊》1992年第9期。

9.  陈美东,月令、阴阳家与天文历法,《中国文化》1995年第2期。

10.简涛,略论迎春礼俗的起源,《民俗研究》1995年第4期。

11.陈振中,夏商周时代的农时与农历,《古今农业》1996年第4期。

12.萧放,岁时与传统社会的时间观,《民间文化》2000年第3期。

13.萧放,地域民众生活的时间表述——《荆楚岁时记》学术意义探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14.沈志忠,二十四节气形成年代考,《东南文化》2001年第1期。

15.萧放,岁时——传统中国人的时间体验,《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

16.萧放,《月令》记述与王官之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7.萧放,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8.崔玉霞,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农业考古》2009年第3期。

19.史桂荣,试论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药导报》2011年第3期。

20.梅晶,上古节气词的演变及二十四节气名的形成,《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21.萧放、董德英,中国近十年岁时节日研究综述,《民俗研究》2014年第2期。

22.萧放,文化时间色彩斑斓,《中国文化报》201524日。

23.张勃,二十四节气——我们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中国文化报》201526日。

24.周红,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特征,《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25.萧放,二十四节气与民俗,《装饰》2015年第4期。

26.白冰,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指导老师:戚序。

27.郑大伟、任振球、刘铁梁、赵明、东方月、肖薇,话说二十四节气——CCTV《家园》节目,CCTV《家园》201588日。

28.萧放,农历:民族信仰与情感的时间载体,《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219日。

29.张苏,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遗产保护现状与思考,《古今农业》2016年第2期。

30.张博,参与申请非遗学者: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澎湃新闻2016121日。

31.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我们的节庆微信公众号 2016121日。 

32.张勃,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光明日报》2016125日。

33.江晓原,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的阴阳合同,《文汇报》2016126日。

34.文化部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发布会会议实录,文化部网站2016126日。

35.何源,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专家解释:申遗不是抢注商标,央广网2016127日。

36.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值得骄傲的二十四节气,《人民政协报》20161212日。

37.张丽,从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来看——国际视阈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民政协网20161213日。

38.陈关超,二十四节气未来如何传承,《中国文化报》20161216日。

39.《中国文化报》记者集体采写,二十四节气未来如何传承,《中国文化报》20161227日。

40.萧放,传承二十四节气的价值与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1期。

41.龙晓添,多样的风土,共享的时序: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1期。

42.郑艳,二十四节气探源,《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1期。

43.刘晓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44.王晓鸣,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现状概述,《古今农业》2017年第2期。

45.毕雪飞,二十四节气在*的传播与实践应用,《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46.张清俐,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210日。

47.陈连山,二十四节气: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简明物候历,《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48.刘宗迪,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49.王加华,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50.张勃,危机转机生机:二十四节气保护及其需要解决的留个重要问题,《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51.侯仰军,二十四节气申遗后的浴火重生,人民政协网201732日。

52.辛闻、卢勇二十四节气滥觞:《诗经·七月》之农事解读,《农业考古》2017年第3期。

53.李卿,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为例,《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54.曹建强,试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文物天地》2017年第3期。

55.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56.施立学,二十四节气:牢笼天地演农耕,《文史杂志》2017年第4期。

57.龙晓添,顺时调和,风土相宜——二十四节气的饮食养生习俗,《文史知识》 2017年第5期。

58.霍耀宗,《月令》与秦汉社会,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指导老师:臧知非。

59.李璐,二十四节气谚语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知道老师:李树新。

60.任今晶,二十四节气的审美文化研究——以诗歌为例,西北民族研究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指导老师:第环宇。

61.崔晓蕾,让二十四节气重新唤起对时序的敬仰,《中国文化报》2017713日。

62.赵艳艳,二十四节气竟然是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光明网2017816日。

63.王玉宗,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研究,《长江丛刊》2017年第10期。

64.陈策,中韩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比研究——以冬至为例,《人文天下》2017年第10期。

65.刘艳杰,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融入现代生活,《光明日报》2017119日。

66.付娟,二十四节气研究综述,《古今农业》2018年第1期。

67.张隽波,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1期。

68.李凤能,唱原本是妙弹——浅析弹词开篇《二十四节气》之,《文史杂志》2018年第1期。

69.季中扬,从节气歌谣、谚语看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70.陶思炎,节气与节日的文化结构,《民族艺术》2018年第2期。

71.丁建川,《王祯农书·授时图》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

72.王建莉,《古谣谚》二十四节气谚语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2018年第3期。

73.吴蔚,教育探究二十四节气申遗的重要意义及传承保护,《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第3期。

74.查有梁,落下闳对二十四节气的贡献,《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第3期。

75.姚占雷、盛嘉祺、许鑫,非遗民俗生活性保护的媒体传播及其策略——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图书馆论坛》2018年第6期。

76.张勃,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中国文化报》201887日。

77.安德明,每个人都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人,《北京日报》20181016日。

78.叶林红.浅谈二十四节气(梅源芒种开犁节)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J].文化月刊,2022(05):44-46.

79.白杨,胡新生.“启蛰”“惊蛰”考[J].文化遗产,2022(03):36-42.

80.佘玥.二十四节气传统礼俗的传承与发展[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2(05):57-58.

81.上官云.二十四节气里为啥有小满没“大满”[J].山西老年,2022(05):56.

82“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智慧[J].作文通讯,2022(09):64.

83. 二十四节气里的辽地民俗风物[N]. 辽宁日报,2022-04-20(011).

84.施芳. 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N]. 人民日报,2022-03-19(006).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2777.

85.韦志中,赵春秀.运用二十四节气文化  促进心理生态建设[J].生命世界,2022(03):44-47.

86.隋斌,唐志强.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J].古今农业,2022(01):1-9.

87.乔晓蓉.二十四节气与文字演变[J].作家天地,2022(07):100-102.

88.施芳,马跃峰,姚雪青,唐中科. 四季轮转  标注岁月[N]. 人民日报,2022-02-18(015).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1752.

89.郭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乡打春牛”迎春服饰考释[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01):16-18.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06.

90.代金刚.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  中医的时间智慧[N]. 健康报,2021-12-14(008).DOI:10.28415/n.cnki.njika.2021.005286.

91.陈金晶.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特征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7):7-8.

92.冯静.结合《易经》浅析四时八节中蕴含的中国古代社会思想[J].散文百家(理论),2021(07):147-148.

93.韩凝玉,张哲,王思明.农业伦理之“时”的传播初探[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43(08):91-95.DOI:10.15994/j.1000-0763.2021.08.013.

94.孙芬,周力.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文化记忆[J].文学教育(下),2021(05):164-165.DOI:10.16692/j.cnki.wxjyx.2021.05.075.

95.张阅,罗明春.“互联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创新——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西部皮革,2021,43(09):79-80.

96.隋斌,张建军.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价值及传承发展[J].中国农史,2020,39(06):111-117.

97.安晓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文教资料,2020(35):72-73+112.

98.隋斌,张建军.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价值及传承发展[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14-24.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14.

99.刘晓峰. 二十四节气的生成结构[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27-39.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15.

100宋英杰,隋伟辉,信欣,王也. 二十四节气气候时段的伸缩与漂移[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40-56.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16.

101.邢莉. 农耕大国的二十四节气与阆中落下闳的贡献[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57-62.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17.

102.肖军. 二十四节气中的宇宙观及其实测基础[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63-67.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18.

103.朱天纵. 汉代测定二十四节气交节气日的天文学方法[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91-104.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21.

104.胡燕,张逸鑫,陆天雨. 农业伦理视域下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130-141.

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24.

105.松尾恒一. 日本的二十四节气——自然生活中孕育的生活文化[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197-224.

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29.

106.高巍,张建英. 二十四节气与民族精神[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238-248.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32.

107.王天泉. 韩国的二十四节气与饮食[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334-345.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41.

108.张祖群,王文江,付璇蝶. 试论饮食文化的“节气性”:基于二十四节气的讨论[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346-362.

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42.

109.王润茁.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二十四节气研究[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389-401.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45.

110范为仁. 关于日本的二十四节气及其“杂节”文化的考察[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418-430.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47.

111.小川繁幸,黑泷秀久. 日本阴阳历与二十四节气传统习俗[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431-438.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48.

112.张婉婷,刘芳芳. 二十四节气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以社区青少年的非遗研学为例[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599-606.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61.

113.陈学会. 二十四节气的时代性传播[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608-614.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62.

114.梁达平. 太阳引导出二十四节气及夏至回归[C]//.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629-636.DOI:10.26914/c.cnkihy.2020.072966.

115.邢莉.二十四节气的农耕传统与阆中落下闳的贡献[J].民艺,2020(04):36-38.

116.张祖群.二十四节气的认识视角:时空划分、文化传播与遗产保护[J].餐饮世界,2020(06):12-15.

117.秦闯. 汉代二十四节气研究[D].郑州大学,2020.DOI:10.27466/d.cnki.gzzdu.2020.004182.

118.艾君.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以及文化传承价值[J].工会博览,2019(35):40-43.

119.代金刚,田思玮,张明亮,宋军.基于天人合一理论的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9,47(06):1-4.DOI:10.19664/j.cnki.1002-2392.190165.

120.陈笛.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当代启示——以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的民俗内涵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5-16.

121.李迎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安徽饮食文化特征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25-27.

122.吴彬瑛.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特征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36-37.

123.胡燕,张逸鑫,陆天雨.农业伦理视域下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J].江苏社会科学,2019(05):231-237+260.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190918.018.

124.孙玲.论二十四节气的哲学意蕴[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5):18-22+53.

125.黄景春,陈冠豪.“农历”辨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5):111-116.DOI:10.16366/j.cnki.1000-2359.2019.05.017.

126.台雪纯.浅析24节气的文化蕴含以及时代价值[J].大众文艺,2019(14):260-261.

127.王健.二十四节气与农事[J].农民科技培训,2019(07):27-30.

128.曲家瑶,李勇智.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美育传承与研究[J].美术文献,2019(06):48-49.DOI:10.16585/j.cnki.mswx.2019.06.022.

129.孔乙仿. 生态民俗视域下的三门祭冬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130.杨敬婷.贵阳二十四节气变化规律与农业发展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9,39(09):146-147.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62.

131.张逸鑫. 基于农业伦理的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9.DOI:10.27244/d.cnki.gnjnu.2019.001071.

132.杨萍,王邦中,邓京勉.二十四节气内涵的当代解读[J].气象科技进展,2019,9(02):36-38.

133.马保利.二十四节气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J].山海经,2019(07):18.

134.姜青松,韩彦君,罗建,罗才贵.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学[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4):165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