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经验: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出版作者:乔晓光
主要内容
《中国经验·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这本书的编撰宗旨,即在把近四十年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社会实践个案梳理出来,其中包括了中央美院民间美术学科发展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民间美术传统,几乎涵盖了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多民族生存的历史即是一个心手造物的历史,也是一部多彩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史。
今天,我们梳理编辑《中国经验·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似乎又看到了中央美院践行民间美术学习实践的前辈,看到了他们在生活中为农民创作“新窗花”的一幕。我们开始理解,为什么在中央美院向民间艺术致敬、坚持乡村民间采风的激情经久不衰?
《中国经验: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是目前中国非遗传承实践方面有专业文化理念和社会实践操作模式的经验汇总,即具有面向社会的实践经验,由具有立足于学科的遗产视野。本书内容以个案形式梳理出了面对乡村社区、大学与非遗、少年非遗以及海外非遗传播等众多方面的经验,这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与思考的成果。
21世纪是中国农耕文明转型的时代,许多非遗类型在面临着文化流变与消失的困境,这一环境下,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是政府、高校、社会应该直面的问题。在教科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面对一个承前启后、文明交替的时代,去实践本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去拓展和创建高校适应当下文化遗产时代的专业新学科,这都是丞待实践的时代课题。这本书为大学参与社区非遗保护与实践提供了一个优秀而具有实际参考和操作意义的范本,是中央美院师生长期努力与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这样汇集几代师生实践经验的书籍若能问世,传播的不仅仅是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也是兢兢业业的非遗人铺身乡土大地的结晶,将对我国的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目录
序言
绵延的实践·在时代的转折中坚守与探索
绪论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
篇大学与非遗:文化整合与文化遗产实践
人民的文脉——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与"非遗"专业的发展沿革与实践历程
学院与田野——中央美术学院的民间美术收藏与陈列
大学与社区——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理念、模式与实践
第二篇社区非遗:来自社区传承的实践经验
安塞经验——安塞地区民间剪纸普查、培训、推介的实践经验
民间剪纸普查记
乡村民艺的另一种生活——北方乡村妇女与剪纸
从匠师到传承人——白马画匠班杰军的社区传承处境与现实抉择
村社偶戏研究——泰顺提线木偶的田野调查
丹青世家——东固传统造像技艺家族传承研究
韦凤仙的现实与理想——广西侗族刺绣传承人的社区生活
"花会"的延续与变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及其启示
第三篇少年非遗:艺术教育的文化启蒙与传承实践
农村实验——教育部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个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