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29 |
项目编号:Ⅰ-135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间文学 |
所属地区:河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
保护单位:洛阳市文化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河图洛书传说是诞生于洛阳地区的关于“河出图”“洛出书”等相关故事的民间传说体系,其中,“河”即为黄河,“洛”即为洛河,主要包括黄河献图、龙马负图寺的传说、洛河出书、神龟献洛书、洛出书的传说等内容。该传说流传于河洛地区,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洛宁县及其他各县(市),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及陕西、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流传。
河图洛书传说的大致内容为:相传伏羲氏的时候,黄河里浮出一匹龙马,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这就是“河图”。伏羲氏依“河图”画出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河里浮出一只神龟,神龟的背上长有纹、圈、点,自列成组,这就是“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了阐释,就是后来《尚书》中的《洪范》篇。
河图洛书传说,在《周易》《论语》《尚书》《礼记》等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孔子、司马迁等人对其有高度评价。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天人感应意识,流传范围极广,古今中外的阐述者和研究者甚繁。
河图洛书传说历史悠久,演变过程漫长,从未中断。先秦文学中已有记载。至西汉,孔安国、刘歆等对“河图洛书”进行了阐释。东汉“纬书”的盛行,充实、丰富了“河图洛书”传说的内容。南宋朱熹《周易本义》首次附上了“河图洛书”的图案。清代毛奇龄在《河图洛书原舛编》中指出:河图即“大衍之数”,洛书即“明堂九宫之制”。当代文物学者徐金星等编著的《洛阳五千年》等书也多有记载。河图洛书传说是民间集体传承,其中又分为河图传说和洛书传说两大谱系。
河图洛书传说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了哲学、天文学、算术等的发展,以其厚重深邃的精神文化特质,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