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31 |
项目编号:Ⅰ-13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间文学 |
所属地区:湖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 |
保护单位: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三国传说指的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关于三国人物、地名以及风物习俗的传说。该传说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流传,在湖北省较为集中,核心区域包括荆州市、当阳市、宜昌市猇亭区、武汉市洪山区、襄阳市、咸宁市及鄂州市、阳新县、宜都市、长阳县、宜城市等地。
湖北流传的三国传说超过300则,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传说,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当时活跃在湖北的三国人物传说;地名传说,如三国包、太子桥、子龙街、当阳桥、卓刀泉等与三国古战场、遗迹相关联的传说;地方风物和习俗传说,如龙凤配、诸葛菜等。
湖北的三国传说历史悠久,唐代诗人胡曾的《檀溪》写的是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诗人吕温《过刘郎浦口号》中的“刘郎浦”(今湖北省石首市绣林镇)是传说中刘备迎娶孙夫人的地方。这说明,至少在唐代,三国传说在湖北就有流传。明代《三国演义》面世后,进一步推动了相关民间传说的流传、丰富和发展。
湖北三国传说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传说中的关公、赵子龙等人所向无敌,民间认为他们具有禳灾驱邪、惩恶扬善、护国保民的神力,并且有相应的仪式对他们四时祭祀。三国传说与三国遗迹、地名相互对应,那些人物和传说被当地老百姓认为是先人的真实事迹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三国遗址是著名的旅游景点,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民众创造的传说故事丰富了景点的内容,吸引大批游客。
三国传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传承方式有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其中尤以社会传承更为突出。传说讲述者包括知识分子、民间文艺爱好者以及重要三国遗迹所在地的当地群众。他们大多数是男性,主要通过日常口头传讲、民间艺术表演及民俗活动传承三国传说。随着三国遗迹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导游也加入传承三国传说的行列。
湖北三国传说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审美理想,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关羽等都已成为某一精神品质的象征;在艺术表现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特色,影响广泛;对民间信仰习俗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027 |
姓名 熊远桂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民间文学 |
项目编号 Ⅰ-137 |
项目名称 三国传说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