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49 |
项目编号:Ⅰ-155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间文学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常山县 |
保护单位:常山县文化馆 |
常山喝彩歌谣是流传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的一种在结婚、上梁、祝寿、春种、秋收、开业时表演的热闹、喜庆的民间歌谣。
常山喝彩歌谣保存次卫完整,演绎仪式非常讲究,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影响较大。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态,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几百年来传承不断。常山喝彩歌谣可分为五类:一是上梁喝彩,是新房竣工前安装屋梁时举行的祈福祛邪的祭祀喝彩仪式;二是婚庆喝彩,是在接新娘、结婚拜堂、喝交杯酒、闹洞房等仪式中表演的喝彩歌谣;三是生日或祝寿喝彩,是逢十生日或祝寿时的喝彩;四是丧事喝彩,是在丧事中表演的喝彩,既祝福已故之人登上极乐世界,在仙堂享福,也祈求保佑后代平安;五是其他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喝彩歌谣。
常山喝彩歌谣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学特征明显。歌谣前后句的最后一个字基本押韵,且前后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二是互动强烈。喝彩者歌唱时,观众与之呼应,氛围热烈。强烈的互动更彰显出常山喝彩歌谣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受喜爱程度。三是地方特色浓郁,将地方文化、民俗风情与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四是注重伦理。喝彩者必须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品行不端的人无法成为喝彩者。
常山喝彩歌谣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据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常山县志》和《球川镇志》及诸多家谱记载,民间闹新房唱喝彩歌谣在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已有四五百年历史。上梁喝彩习俗起源更早,早在北魏时期,温子升即有《阊阖门上梁祝文》,被人们称为“上梁文之母”。这一习俗经文人修饰润色、百姓口头传唱,至今依然传承于常山各地。常山喝彩歌谣多通过父子、师徒的口传心授进行传承,现存彩词不少于1000多条,20多万字。
常山喝彩歌谣内容多样,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地方文化特征。它与礼俗伴生,为民俗仪式增色,表达形式简洁,服务生活,祈福祝愿,寄托情感,在历史、音乐、民俗、文学等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在传承民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