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37 |
项目编号:Ⅱ-138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
保护单位:曲水县文化和旅游局(曲水县文物局) |
雄色寺绝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宁玛派的一项宗教文化活动。藏语“绝”有普度众生、灵魂超脱与净化、驱除邪念之意,“鲁”在藏语中意为歌,“绝鲁”意为“绝”诵经音乐。雄色寺绝鲁是雄色寺宗教活动时诵唱“绝”经文的诵经音乐,一般在“绝”教法修习,将逝者遗体送往天葬台,纪念吉尊玛仁增曲尼桑姆(藏历3月13日)和贡钦朗钦饶强(藏历每月18日)圆寂日等场合实践。雄色寺绝鲁仅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雄色寺。该寺位于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热堆组(九组)北约4000米的纲日推噶山山腰处,拉萨河下游南岸的雄色山谷山坡上。
早在12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派系之一的帕竹噶举派祖师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派弟子结贡•楚陈森格建立了雄色寺。之后,“绝”的教义、教法逐渐融入噶举、宁玛教派中,雄色寺绝鲁世代传承至今。
雄色寺绝鲁曲调悠长、轻柔,意境空渺、伤感。在诵唱绝鲁时往往还要跳雄色寺绝羌姆。绝羌姆不要求表演动作上的威武、神气、明快、有力,但要突出优美、缓慢、轻柔、飘渺特点,表演服装也没有过多讲究,穿平常的僧尼服饰即可。按传统,雄色寺绝羌姆必须由5个尼姑表演,代表着5种仙女。
当地教众认为,通过雄色寺绝鲁的表演和诵唱,可征服旁观者和修行者心中的“三毒”或“五毒”,以求去除魔障,征服内敌。作为生命超度的“过关礼仪”,绝鲁向生者展现教化,引领正道的境相,达到对空性的悟性,而求得自身的解脱。
雄色寺绝鲁是藏传佛教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仅能让信众在舒缓庄重的氛围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慰藉,强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还在促进社会和谐、丰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149 |
姓名 尼玛卓嘎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藏族 |
类别 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雄色寺绝鲁)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塔尔寺花架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湟中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洋县佛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洋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觉囊梵音)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壤塘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楞严寺寺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左云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北武当庙寺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青海藏族唱经调)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兴海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夏河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直孔噶举派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鱼山梵呗)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东阿县 |
编号 Ⅱ-138 |
项目名称 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