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剑川白曲
项目序号:1258
项目编号:Ⅱ-164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云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护单位:剑川县文化馆

剑川白曲以曲调美、流传广而著称于世,是白族居住区普遍流传、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洱源县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等地。

剑川白曲有创世古歌、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咏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儿歌等。情歌是其中艺术造诣较高的类别,用白语即兴而作,流传面广,数量众多,表现力丰富,感情炽烈。剑川白曲有三腔之分,即高韵白曲、中韵白曲、低韵白曲,分别配置高平调、中平调、低降调的唱词。表演形式富有特色,由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对唱。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为七个字,第四句为五个字,俗称“山花体”。四句为一段,若干段为一首。短调最常见的是八句为一首。常在山间、湖畔、田边、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即兴对唱。听众成百上千,一唱众合,通宵达旦,场面壮观。长歌基本词格亦为“山花体”,最长达3000多行。长歌多有故事情节,但不复杂,以抒情为主。传统作品有《鸿雁带书》《黄氏女对金刚经》等50多部。用汉字作为表意和记音符号的古白文手抄本,在民间广泛流传,有大批珍贵文献存世。

据史料记载,剑川白曲已有千余年历史,清代剑川白族诗人赵怀礼在《朝山曲》中写道:“三营浪子土三弦,靡曼山歌断复连。菩萨低头弥勒笑,无遮大会奈何天”,真实记录了当时白曲演唱的盛况。剑川白曲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现在还有群体传承等方式。

剑川白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反映了白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民族风情、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被称为白族的百科全书,在和睦社群、促进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研究白族历史、语言以及民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178
姓名
姜宗德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白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164
项目名称
剑川白曲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