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63 |
项目编号:Ⅱ-16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
保护单位:通辽市科尔沁潮尔协会 |
潮尔,意为共鸣,亦称“胡兀尔”,是以蒙古族特有的同名外弓乐器潮尔演奏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呼和浩特市,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地。核心流布地区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早期宫廷潮尔,琴头雕龙头、马头、鹿头等,琴身总长约3.5至4尺不等。琴箱一般为倒梯型,上宽约24公分,下窄约18公分,长约28公分,还有方型、瓢型、铲型、六边型等。琴箱选用上等木材制作,用牛犊皮、马驹皮、鹿皮、羊皮蒙制,琴箱背面设有音孔。琴轴左右各一,琴码上下两个,琴弦、弓毛均用马尾丝制做。琴弦比例为115到130根(丝):右为低音,左为高音。传统定弦法为四度,即A:D或G:C,是外弓拉弦演奏。民间潮尔,工艺较简易,一般以直杆儿为常见。
潮尔的演奏方法较为特别,与马头琴相比,潮尔是摁弦演奏,马头琴是顶弦演奏。潮尔是用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肚按弦,双弦同时拉响,保持持续低音。双弦拉出实音和泛音构成变化多端的潮尔和声,演奏时上下滑动,也有悠、压、颤和打弦等揉弦与装饰技巧。北宋的马尾胡琴在演变中分流为三种定弦法、五种演奏法,即潮尔正四度定弦法、察哈尔纯五度定弦法、孛尔只斤反四度定弦法;科尔沁演奏法、卫拉特演奏法、纯五度定弦的察哈尔演奏法、孛尔只斤定弦的马头琴实音演奏法和泛音演奏法。马尾胡琴-潮尔类器乐,犹如中原地区的二胡、京胡。潮尔音量小而柔和,琴码的舒气口中斜插蒙古刀来调整音量和音色;揉弦摆度大而慢,稳健扎实,时而实音、时而泛音,变幻莫测,和声效果丰富多变,音色柔和、低沉、浑厚、悦耳动听。
据史料记载,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潮尔已广为流传,无论是庆典、婚宴,还是盛大的那达慕、民歌演唱、乌力格尔、英雄史诗说唱,都有潮尔伴奏。它那浑厚、柔和略带低沉的音色,与苍凉的草原相辉映,沁人心脾,感人肺腑。
蒙古族人民通过潮尔诉说古老传说、歌唱天堂草原、倾诉人间悲欢离合、赞美幸福生活、表达甜美爱情。潮尔记载着蒙古族的文化和历史,在音乐学、民族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维系社群情感、增进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