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64 |
项目编号:Ⅱ-17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保护单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团 |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是在准噶尔部、西迁察哈尔部和东归土尔扈特部的漫长历史中形成,有着特有地域风格的音乐品种,与博尔塔拉蒙古族的劳作、生活密不可分,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及新疆其他蒙古族居住区。
托布秀尔是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曲调活泼,旋律优美,节奏感强,表现手法多样。现保存完好的有12种,即《萨吾尔登》《海登萨吾尔登》《萨吾尔叮叮》《枣格萨萨吾尔登》《雪外塔勒腾》《托尔勒格》《索和尔库修恩》《敖日格提克》《巴勒金开勒》《焦热哈勒》《余旦夏》《埃勒都代勒都》。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如《索和尔库修恩》;有描绘动物形象的,如《焦热哈勒》《敖日格提克》;也有描写传说故事、歌谣的。
托布秀尔的弹奏技法与其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的功能紧密相关,形成了一种乐舞风格。传承下来的12首曲目,曲名多以马、羊或以人名命名,每一首曲名来源都有传说故事。不同的技法演奏出的节奏不同,随着不同的节奏跳出的舞蹈动作也不同。乐曲是12种不同的节奏类型,多数为2/4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矫健有力。技法高超的托布秀尔乐手能将琴身置于胸前、背后、肩头以及胯下等部位,为大家边表演边弹奏;也有的在右手手指上套木质田鼠、羊、马、骆驼等动物模型,使之随着乐曲的节奏来回摆动,做出不同动作,弹出不同曲调。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大约产生于公元12世纪,通过家族、师徒传承流传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新疆蒙古族的文化生活。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反映了新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其传统音乐、舞蹈、文学、说唱等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181 |
姓名 耐代吾玛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蒙古族 |
类别 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 Ⅱ-170 |
项目名称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