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4 |
项目编号:Ⅲ-21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云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
保护单位: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热巴舞是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表演的传统舞蹈形式,是以铃鼓为主,融说唱、歌舞、杂技、气功、滑稽小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主要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德钦县云岭乡、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上江乡和金江镇等地。
“热巴”意为长发、粘着的发辫。用毛发编织成网穗服饰,即热巴艺人系在腰间的黑白两色牦牛毛编织成缨络的网穗。迪庆民间称热巴舞为“跳热巴”“跳勒巴”“铃鼓舞”,因所属地域和传承人专长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流派。迪庆热巴舞的内容除了以娱人为主的斯农热巴,还有属祭祀热巴的五境乡子母雄傈僳族热巴、塔城神川热巴、上江傈僳族肋巴、金江镇纳西族勒巴,具有娱神和祈求地方风调雨顺之功能。
在迪庆涉藏州县流传的热巴舞可分为两大类,即祭祀热巴和技巧热巴。祭祀热巴是由僧人传授的,作为佛苯结合的热巴艺术自然受到佛教香火的熏陶,保持了佛教文化的典雅、庄重、肃穆的风格,其内容形式是为适应本地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习俗、地域和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而技艺热巴最初是为了谋生,因而内容是现炒现卖、丰富多彩的;舞蹈技巧性强,风格粗犷豪放、激情欢畅。迪庆热巴传承有师徒、家庭、社会传承等方式。
迪庆热巴舞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内涵丰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审美价值。它受到了藏民族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曲艺说唱、滑稽小戏的滋养,用特有的形式反映出多种文化交融的内涵,反映了当地民众崇尚自然、安于天命的精神特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马玉林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藏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21 |
项目名称 热巴舞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
编号 |
姓名 三宝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傈僳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21 |
项目名称 热巴舞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
编号 05-2231 |
姓名 云张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藏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21 |
项目名称 热巴舞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Ⅲ-21 |
项目名称 热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
编号 Ⅲ-21 |
项目名称 热巴舞(丁青热巴)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