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
项目序号:129
项目编号:Ⅲ-26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
保护单位:南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是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舞蹈,是其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结晶,蕴藏着白裤瑶历史、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涵。白裤瑶是瑶族的支系,属寨居民族。因男子都穿着长刚过膝的白裤,被称为“白裤瑶”。该遗产项目主要流布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部分流布于车河镇、城关镇和芒场镇,荔波县瑶山乡及河池市侧岭乡亦有少量流布。

“勤泽格拉”是白裤瑶语的译音,意思为“打老猴”。因以铜鼓伴奏又通称“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源自白裤瑶葬礼习俗,属于葬礼习俗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铜鼓祭祀活动。在一面皮鼓的指挥下,众多铜鼓有节奏地敲打,每面铜鼓由两人操作,一人敲打铜鼓,另一人手持风桶(木制桶),跟着节奏送入和拉出铜鼓鼓腔,铜鼓与风桶共鸣,铜鼓声、木鼓声,声声相伴。皮鼓只需一人敲打,皮鼓手是主要舞者,边击边舞,从上而下用鼓棍击打皮鼓,时而鼓面、时而鼓身、时而地面,模仿猴子的生活习性,形似猴,舞似猴。众人围之伴舞,动作古朴、粗犷敏捷、刚劲有力。南丹勤泽格拉基本动作有双击鼓、单击鼓、绕鼓双击鼓和猴子戏鼓等,共有14个步骤,70个节拍。分为怀里式、瑶里式、岜地式和纪后式。纪后式和岜地式较为普遍,纪后式的鼓点平稳缓慢,岜地式则为节奏型。

南丹勤泽格拉属集体性舞蹈,舞蹈动作易学易记。参加人数达几十人,皮鼓、铜鼓、风桶间配合默契,节奏快慢、转换、切分等需要团结协作。

南丹勤泽格拉鼓阵气势宏大,鼓声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白裤瑶勤劳勇敢,粗犷朴实,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研究瑶族社会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237
姓名
黎芳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瑶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26
项目名称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6
项目名称
铜鼓舞(雷山苗族铜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雷山县
编号
Ⅲ-26
项目名称
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编号
Ⅲ-26
项目名称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