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66 |
项目编号:Ⅲ-113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山西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左权县 |
保护单位:左权县人民文化馆 |
左权小花戏是覆盖山西省左权县全境,辐射周边的和顺县、榆社县、武乡县、黎城县等地的地方民间传统舞蹈,旧时称“社火”,集民歌、舞蹈和戏剧为一体,以歌抒情、以舞传神、以戏表意。
山西省左权县古称“阳邑”“辽河”“辽州”“辽山”“辽县”。据《辽州志》记载,每逢元宵佳节,街巷门首均张灯垒火,村中男女在“社火”前导下集队而行,名曰“走百病”,有消灾祈福之意。明末清初,一些村寨的“社火”已有20余个传统节目,角色分为生、旦、丑,着戏装,主要道具是彩扇、彩绸等。抗战开始时,“社火”中的“文社火”已被称为“小花戏”。
左权小花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扇法多,有“蝴蝶扇”“挽扇”“撒扇”“翻扇”“大小转扇”等50余种。第二,舞姿美,女的多用“卧鱼”“鸳鸯戏水”“小燕展翅”“金鸡独立”等;男的用“骑马蹲裆”“凤凰展翅”“拔海”“弓箭”等。第三,曲调动听,大部分采用民歌曲调和连曲体,在连曲体中用间奏和过门将唱腔衔接,曲调舒展动人,充满山乡情味。第四,舞蹈精湛,主要有“三颠步”“唿嗦步”“十字步”“四六八步”“颠跳步”“大小箭步”等。第五,有诙谐幽默传情的戏剧情节。
左权小花戏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日常生产劳动中,和民间民俗祭祀等活动相随,既源于本地域音乐、舞蹈、戏曲的内部传承,又吸纳毗邻艺术种类,如歌舞、戏剧、音乐、山歌小调、宗教音乐(如上党八音会曲牌)等。左权小花戏兼具戏剧与歌舞剧的特点,有生、旦、丑三个角色,能表演简短的故事情节;演出规模可大可小,小至四六人,大到几十个甚至数百人的舞台或大型广场表演。在各种场合表演中,民间器乐、民歌与小花戏三者不可分割,成为综合性艺术。代表作有《开花调》《筑路哥哥》《洗衣裳》《老井人》《打樱桃》《送小姨》《放风筝》《卖扁食》《打秋跹》等。
左权小花戏在丰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和文化认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地域民间文化的历史轨迹,是了解、研究山西民风民俗和中国民间舞蹈的窗口。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李明珍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113 |
项目名称 左权小花戏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左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