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74 |
项目编号:Ⅲ-121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重庆市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 |
玩牛是流传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源自牛王庙、牛王节的祭祀活动。
农耕时代,石柱土家先民在各地建有牛王庙,每年定期祭祀牛王,让牛休息、饲好料,办牛王会,唱牛王戏、跳玩牛舞,传承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玩牛模仿水牛、黄牛的劳作、生活、休闲等时段的诸多行动状态,编织成舞,套路有序;突出其戏玩、耍玩、伴玩等不同境况的舞动形态,蹦跳摇摆,俯仰自如;充满农人对耕牛的喜爱情感和爱抚举动,牛儿回报农人表现出生动活泼、憨态可掬的样子。表演时,一人扮放牛的大哥或大嫂,或牵牛索、拿牛棍,或身背草背篼,或空手领舞;二人同披一张牛被道具,前者举牛头,后者摆牛尾,扮牛形状。旁有喊彩之人和锣鼓乐班相伴,观众随机喝彩造势。扮牛道具是以竹篾编扎牛头和牛尾,裱糊纸壳,再用画布为牛身连接头尾成为或黄或黑的牛形,扮牛的两人身藏于牛道具之内。
玩牛为动作语汇的组合舞蹈,包括耕犁舞、进食舞、动态舞、神态舞、玩耍舞等。耕犁舞表现水牛犁田、黄牛犁地时缓慢行进、力道艰辛、转弯抹角等状态;进食舞表现耕牛进食时候的吃料、啃草、喝水等,以及人们喂食等;动态舞表现休息时耕牛的擦痒、滚水、跳坎等情景;神态舞表现牛儿不时地傲角、摆尾,表现憨实、乖巧性状,深得人们喜爱;玩耍舞表现人与牛同乐,牧牛吹笛、骑牛歌唱、牛儿撒欢、牛儿拱人等姿态。
玩牛从现实劳作和生活中提炼加工而成,有感而发,有情而生,存续了农耕时代人们崇敬牛神和饲养耕牛的情境,切实表达当地民众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愿景,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民俗、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299 |
姓名 江再顺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土家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121 |
项目名称 玩牛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