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乱弹(威县乱弹)
项目序号:183
项目编号:Ⅳ-39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威县
保护单位:威县文化馆(威县美术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威县
  
  乱弹是清代康熙末年兴起的地方声腔剧种,至嘉庆、道光时已形成独特的风格。京徽合流以后,乱弹脱颖而出,自立门户。威县乱弹是一个多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威县一带,其声腔包括乱弹腔、昆腔、扬州乱弹、高腔、罗罗、唢呐二黄和杂腔小调等。
  威县乱弹以板腔体的“乱弹腔”为主要唱腔,有明显的俗曲痕迹,演唱上近似丝弦腔,但较丝弦腔更为浑厚、粗犷。演唱时男女腔均以本字咬音,假嗓拖腔。其主要板式包括《一鼓头》、《二鼓头》、《慢板》、《流水板》等,唱词为上下句结构,一般采用七字和十字句式,昆腔唱词则采用长短句式。乱弹曲牌流传至今尚有一百多支,其中“混牌子”一般都有唱词和锣经,“清牌子”分大唢呐曲牌、笛子曲牌和海笛曲牌三部分。威县乱弹的音乐采用“纯律”,唱腔与伴奏采用“支声复调”的多声部音乐表现形式,每个声部在整体制约下独自运行,形成独特而微妙的旋律对比效果,这在中国戏曲声腔中是独一无二的。其锣鼓经也十分丰富,仅开场锣鼓就达9种之多。
  威县乱弹保留了南曲以檀板司节奏的习惯,以唢呐等吹奏乐器伴奏,具有民间吹鼓乐的特点,音繁节促,红火热闹。传统文场伴奏乐器为唢呐两支、七孔笛一支、小方笙两攒。生脚多用唢呐、笙伴奏,旦脚多用笛子、笙伴奏,文角多用笛子、笙伴奏,武角多用唢呐、笙伴奏。
  威县乱弹脚色体制规范,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浑朴古拙、粗犷热烈,注重唱、做、念、打。老生、胡子生为生行之首,重头戏较多。武戏讲究把子,成套把子达三十多种。
  威县乱弹剧目丰富,约有三百多种,《临潼关》、《广武山》等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1020
姓名
孟凡真
性别
出生日期
1942
民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39
项目名称
乱弹(威县乱弹)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威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Ⅳ-39
项目名称
乱弹(诸暨西路乱弹)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
编号
Ⅳ-39
项目名称
乱弹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
编号
Ⅳ-39
项目名称
乱弹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