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灵丘罗罗腔
项目序号:186
项目编号:Ⅳ-42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山西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灵丘县
保护单位:灵丘县罗罗腔剧种传习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灵丘县
  
  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戏曲剧种,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罗罗腔历史悠久,形态古老,唱腔中保留有早期的传统曲牌,如【娃子】、【彩腔】、【山坡羊】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唱腔结构又在不断变化。罗罗腔传统的音乐唱腔主要有甩板、数词、流水、平板、垛板、散板、娃子、哭腔、起膛等十多种,其中说唱性较强的数词是代表性的唱腔。在其唱腔中存在曲牌唱腔与板式唱腔有机结合的特殊结构,如以甩板、数词与流水组合为一套曲子,等等。罗罗腔演唱中在每句的句尾常用假嗓“耍腔”,其伴奏方式较为特别,“唱时不伴”,乐器过门在每句的尾音处进入。
  罗罗腔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批传统剧目,代表性剧目有《飞天闸》、《描金柜》、《审土地》、《小二姐做梦》、《锦缎记》、《龙宝寺》、《黑驴告状》、《两狼山》、《杨家将》、《罗通扫北》等四十多出。罗罗腔为了解戏曲传统、认识戏曲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活生生的材料。古老的罗罗腔在现代社会陷入了生存的困境,由于资金缺乏,演出市场萎缩,演员纷纷流失,1960年成立的灵丘县罗罗腔剧团是仅存的一个专业演出团体。现在已经到了抢救、保护这一珍贵剧种的紧要关头。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1022
姓名
范增
性别
出生日期
1956.03
民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42
项目名称
灵丘罗罗腔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