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金华道情
项目序号:771
项目编号:Ⅴ-78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浙江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
保护单位: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
  
  金华道情流行于浙江省金华市及周边地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三百多年。
  金华道情发源于义乌市,原为在道观内演唱的诗赞体“经韵”,后吸收其他词调和曲牌音乐,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南宋开始在“新经韵”演唱时用渔鼓道情筒和指拍作伴奏乐器,这一形式明清以来得到广泛流传。民国时期,义乌道情已十分成熟,出现了骆樟林等名家。
  金华道情表演时用金华方言单口坐唱,有连白带唱、唱中插白和间插平板几种方式。其音调多采用徵调式,结构完整,有头有尾,节奏多样,可紧可慢,也可适中。唱腔分为“平调”、“悲调”、“哭调”等,其中平调音域平缓,节奏稳健,多用于叙述故事情节的大段唱腔;悲调低沉凄凉,如泣如诉,多用于描述人物痛苦的遭遇;哭调模仿女性哭泣,主要用以强化人物的悲伤心情,渲染悲剧气氛。金华道情以金竹所制的情筒(又称“渔鼓”)和两块竹片组成的简板伴奏,演出时以打击乐为前奏,引出唱段。此外,伴奏还能表示句逗停顿、进行过门连接、呈现回环往复的旋律。
  金华道情现存《黄金记》、《迎金记》、《金瓜记》、《银台记》、《胡牌记》等传统曲目425部,内容涉及金华及周边地区三百多年来社会、政治、经济及民俗等方面的演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目前,老一辈道情艺人年事渐高,后继乏人,部分道情曲目已经失传,保护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1192
姓名
朱顺根
性别
出生日期
1942.12
民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78
项目名称
金华道情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Ⅴ-78
项目名称
金华道情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