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桂林渔鼓
项目序号:1299
项目编号:Ⅴ-125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保护单位:桂林市群众艺术馆

桂林渔鼓是以桂林方音说唱表演的鼓书类传统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桂林渔鼓由18世纪初从湖南传来的湖南渔鼓与广西桂林当地的方音及音乐曲调逐渐融合、发展演变而成,至20世纪初,发展成为桂林地区重要的说书表演形式。桂林渔鼓流传的范围遍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用桂林官话的桂北、桂中、桂东北和桂西北四个地区的近40个县市和南宁市、崇左市的部分县乡。

桂林渔鼓的演出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打单筒”,即一人左手抱渔鼓,右手击鼓,自打自唱;第二种是二人至七八人甚至十余人不等的组合说唱,表演者分持不同的乐器伴奏或伴唱。主奏乐器渔鼓由直径约11公分、长约2尺的楠竹制成,鼓面可蒙上蛇皮、蛙皮或猪板油皮,另配以简板、二胡、中胡、月琴、中阮、三弦、笛子、碟子、酒杯等等。桂林渔鼓音乐属五声音阶徵调式,有南路与北路,是四句单曲体、起承转合比较单一的结构形式,双句结构、逢双押韵,一韵到底,依字行腔,句尾字音要求上仄下平。唱腔可根据唱词语调和词意感情的需要而变化,北路表现明朗、欢快、高亢、激昂的情绪,南路表现忧郁、低沉、思索、悲愤之情,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旋律,能更生动、准确地表达故事情节及人物不同情感的变化。桂林渔鼓的传统节目多为中、长篇,已知有《玉带记》《蓝丝带》等50多个;新编节目有《二姐做梦》《水上抓匪》等数十个。

桂林渔鼓传统上在村落戏台演唱,以其易学易记易演易编的特点受到城乡文艺爱好者的欢迎,现在活跃城乡的千余支文艺队都能演唱桂林渔鼓;桂林民间丧俗“暖丧”中主家多请人演唱传统的渔鼓曲目。演唱场所主要包括村落祠堂、圩场、堂屋等。

桂林渔鼓记录和印证着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骆越文化间的交融历史,从多角度、多层面描绘人生百态,给人以启迪教育。因其诙谐幽默、充满生活气息的风格而深受欢迎,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530
姓名
李蔚琛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125
项目名称
桂林渔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