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中幡(建瓯挑幡)
项目序号:285
项目编号:Ⅵ-3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福建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建瓯市
保护单位:建瓯市文化馆(建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建瓯市
  
  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香河县、正定县和福建省建瓯市。它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幡由幡杆、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组成,十几个套路,五十多个动作,集造型、亮相等各种高难度技巧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建瓯挑幡是福建省建瓯市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遗产。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把将士带回的军旗捆在长竹竿头挥舞,以表达对壮烈捐躯弟兄的怀念。从此,军中每年均以此礼节告慰英烈,相沿成习,世代传承,逐渐演化成建瓯民间特有的挑幡习俗,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建瓯挑幡不但有它的历史内涵,而且在幡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特的风格。就形制而言,建瓯挑幡的幡要求选用约十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吉祥图案。竿顶扎着彩灯,彩灯之下是一座用竹骨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四周缀挂着数只小铜铃,塔底顺杆悬挂锦幡一幅,幡幅上绣有褒颂词句。据鉴定,最长的幡为10.2米,幡重为20.6公斤。今天的建瓯挑幡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一套异彩纷呈、新颖高难的新套路,如“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肘擎中军令,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鼻托乾坤棒,脚踢西方柱”等。
  建瓯挑幡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双重功能,其多姿多彩的表演既展示力量,又体现技巧,表演时配以古典服饰和民间锣鼓音乐,豪放中不失典雅,展现出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相交融的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研究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534
姓名
祝石梁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编号
Ⅵ-3
项目名称
中幡(建瓯挑幡)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建瓯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Ⅵ-3
项目名称
中幡(安头屯中幡)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香河县
编号
Ⅵ-3
项目名称
中幡(正定高照)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正定县
编号
Ⅵ-3
项目名称
天桥中幡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