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07 |
项目编号:Ⅵ-76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所属地区:上海市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杨浦区 |
保护单位:上海杨浦区江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
绵拳是我国富有特色的传统拳种,因动作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形意相随、连绵不断而得名。绵拳在上海市杨浦区流传,旧时此区域有不少居民多靠体力为生,需强身健体,这为绵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据传,绵拳源自武当山,乃武当秘传拳技之一,明末清初之时传入民间。绵拳有据可查的最早传播者为孟光银。孟光银(又名孟关宇),河北沧州人,于清朝末年至上海教授绵拳,至此绵拳流传至上海。孟光银传孙福海,孙福海传杨连全及子孙长根等人。孙福海一生教授弟子众多,成为在上海传承绵拳的代表人物之一。
绵拳具有外柔内刚、注重技击,近靠远打、后发制人,下盘稳固、力由腰发,呼吸自然、收放自如,功法架子、内外兼修等特点。在精神上要求纯静专一,姿势要舒展自然,动作要轻松柔和、绵绵延长,劲力要求柔化绵随、得势则刚。基本招式主要有扒、打、擒、拿、抓、挤、棚、挨、靠等;拳法主要有冲、掼、挂;掌法主要有砍、穿、撩等;肘法主要有顶、撞、挤、靠等;腿法主要有蹬、铲、撩、踢等;手型主要有锥子拳、扣拳、虎掌、窃掌等;步型主要有弓步、马步、虚步、花步、吞步、雀步等;套路主要有连环肘、绵拳盘打、连环套和绵拳龙形等。
自孟光银在沪授徒传播绵拳至今,经过师徒相传或父子相授,已口传心授、薪火传承4代人。历经百年历史,绵拳已经成为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其传承和普及范围逐渐扩大。
绵拳已成为上海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历代传承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较丰富的内容体系和锻炼系统,既可防身自卫,又可强身健体,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健康、教育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568 |
姓名 孙红喜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项目编号 Ⅵ-76 |
项目名称 绵拳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杨浦区 |